观社

    观社 :

崇祯十二年(1639),范骧、朱一是、葛定远、葛定象、葛定辰、朱嘉徵、朱昇、朱永康、袁秼、查诗继、梁次辰、张华12人在浙江海昌(今海宁盐官镇)结观社,称“观社十二子”。范骧、朱一是主其社事。范骧,字文白,号默庵。才敏绝伦,于诗文外,尤长于经学、书法,著有《十三经评注》《古韵通补》《爱日堂文集》等。朱一是,字近修,号欠庵。崇祯十五年举人。明亡后,披缁授徒,以著述自娱。有《史论》《为可堂集》等。

观社之名取自“逆《复》之卦而五数之为《观》”之义(沈寿民《姑山遗集》卷四《观社序》),即得名于《周易》之《观》卦,《观》前五卦为《复》卦,因此观社之名又与复社有关。《观·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社的思想宗旨由此可知,且不难看出它与复社思想的一脉相承。观社诸子中,范骧、朱一是、葛定远、朱昇、袁秼、查诗继、张华皆为复社成员,所以他们成立观社即是对复社的积极响应。

读书制艺是观社的主要活动。观社的领袖范骧,“衡制举业,善持风会”(黄容《明遗民录》卷四),朱一是以聚友为乐,其有名言曰“他人之学多得于书,余独得于友”(黄容《明遗民录》卷四)。因此,他们组织的观社由最初7人,到12人,再到16人和26人,规模不断壮大,其趋势一直延续到清初。《海昌艺文志》曰:“国初海昌文社最盛,观社十二子实主东南坛坫。”


为您推荐

陈维崧

陈维崧 : 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陈维崧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父陈贞慧是当时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明亡(16..

萍社

萍社 : 海宁在明代属杭州府,县东北有硖石镇,又名硖谷、硖川,以东西两山夹峙得名。硖石名流辈出,明崇祯中后期相聚为诗,倡立萍社,成为浙江文人结社的活动中心之一。萍社诗友来源广泛,不限一地,其中海宁有周珽..

枫社

枫社 : 明末政治家、文学家、戏剧家祁彪佳所倡立。祁彪佳因巡按苏、松时耿介执法而得罪首辅张延儒,“回道考核,降俸”(《明史》卷二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崇祯八年(1635)辞朝回乡。家居时在寓山..

听社

山左大社

山左大社 : 掖县贡生赵士喆所倡,山东六郡贤杰皆入之,成员达91人之多,规模之大在山东前所未有。其中又以莱阳人为多,《民国莱阳县志》列出60多位成员,在山左大社中“居十六七”(卷三之三《艺文·宋孝廉继澄..

读书社

读书社 : 前身是小筑社,崇祯(1628~1644)初加入复社。 小筑社始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在万历二十九年至万历三十二年之间逐渐发展壮大。最初的同盟者为郑之煌、邹之峄、杨启元、闻启祥、方应祥等,奉杨启元为盟..

《葛屦》

《葛屦》 : 一位魏国的缝衣女子为讽刺贵族傲慢褊狭、心肠刻薄而作。大致是魏为晋献公所灭,即公元前660年之前作品。全诗两章,首章六句,卒章五句。首章描写缝衣女在天寒地冻的日子,脚上依旧穿着夏天的破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