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永逝文》 :
西晋潘岳撰。原文见于《文选》卷五十七、《艺文类聚》卷三十四、《全晋文》卷九十三。本文作于元康六年(296),为悼念其妻子杨氏之作,可与其《悼亡诗》互相参证。
第一段写亡妻出殡的过程,通过亲人的悲伤烘托杨氏的德行。文中用“逝日长兮生年浅,忧患众兮欢乐鲜”(《文选》卷五十七)概括杨氏的早逝,以及自己的愧疚与伤怀。最后想象着杨氏孤魂“停驾兮淹留,徘徊兮故处。周求兮何获,引身兮当去”,明显地模仿《离骚》,营造出一种神仙意境,杨氏仿佛并非死去,而是如屈原一样神游去了。第二段写自己对杨氏魂魄的寻觅,以及在游历中的所见所感。“去华辇兮初迈,马回首兮旋斾”写出自己对亡妻的缱绻不舍之情。“风泠泠兮入帷,云霏霏兮承盖。鸟俯翼兮忘林,鱼仰沫兮失濑”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环境,表现自己在妻逝之后的失魂落魄与孤苦无依的状态。接着写亡妻的归葬,与自己对往事的追忆。最后一段引庄子丧妻之典,反衬自己对亡妻的难以忘怀。
全文以抒情为主,间杂人事与景物,但均带有浓烈的感情,反复表达的只是自己与爱妻“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的无限惋惜与悲痛。全文为六言骈偶,间杂“兮”字,以楚辞之体写哀逝文,别有一种风神。此文情感沉痛悲伤,哀婉凄切,不假修饰语词,而以自然偶句联缀。文中精彩之处颇多,尤以“谓原隰兮无畔”等句,描述本人送殡时的感受,觉自然山水皆已改容,实则“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这种以主观“情换”导致外物于感觉上的改变,其意蕴颇为深邃。清人何焯评云:“会悲引泣,文以情变。‘重曰已矣’至末,结得变,惟悲之甚,故不得已为是言也。”(《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