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念慈 :
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少年时善算术、写作,后补为诸生。戊戌后受新学思潮影响,致力于国民教育,曾兴办教学同盟会,创办竞化女中等学校,并多年执教其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同乡曾朴创办的小说林社编辑部主任,后兼任《小说林》杂志主编。他精通英、日文,译著有《新舞台》《黑行星》《美人妆》《海外天》等多种。并创作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小说林书社以《新法螺》名称刊行。他的小说理论著作有《小说林缘起》(刊《小说林》第1期)、《余之小说观》(《小说林》第9、10期)。此外,还著有《觉我赘语》及《小说管窥录》等。小说林社是中国近代以编译小说为主的出版机构。《小说林》月刊专门刊载著译小说和小说理论批评文字,徐念慈是近代引人注目的小说理论家,他的《小说林缘起》借鉴西方黑格尔、康德等人的美学观点,揭示小说的艺术特征,并较为正确地认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其小说观念在当时新鲜而卓异。
徐念慈积极接受和运用西方近代的美学思想来分析文学和小说。继王国维之后,徐念慈、黄人、曾朴、周树人、周作人都积极地引介西方近代文艺美学思想,用以阐述中国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令人耳目一新。尽管徐念慈对某些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尚较模糊,运用也不够自如,但提出了诸多新鲜的、有意义的观念和见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小说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小说理论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念慈《余之小说观》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切入新小说评论。关于小说与人生的关系,他批评过去存在禁之过严和誉之过当的两种错误态度,提出“小说者,文学中之以娱乐的,促进社会之发展,深性情之刺戟者也”,即在娱乐中陶冶读者的情操,提升人格境界,从而促进社会文明。他说:“小说固不足生社会,而惟有社会始成小说者也。”肯定社会是第一性的,小说是社会的反映,这就端正了小说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将其小说观念确立在唯物论基础之上。
徐念慈分析近代翻译小说的兴盛,主要是因为国人过去“塞聪蔽明”,较少了解外国而产生要求了解国外文化的激切心理。他痛心于国人偏爱侦探小说、艳情小说,而忽略专写军事、冒险、科学、立志等“有裨于立身处世诸小说”,对社会前途表示担忧。小说是人心趋向的指南,他希望将来的小说翻译和创作,能合于社会之心理,适应学生社会、实业社会、妇女社会的兴趣,而发挥积极的教育意义,敦促社会的进步。
此外,徐念慈还重视分析小说的出版、流通和社会接受。对小说的题名、定价、文字、体裁,他也发表了中肯的见解,从中可以了解近代小说发行的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