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 :
作者林语堂。小说是作者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旅居巴黎期间以英文写就的,1939年由美国纽约庄台公司出版,引起西方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1939年林语堂曾于美国致信郁达夫,请其代为译成中文,在信末自言中文译本“似可译为‘瞬息京华’”(《给郁达夫的信》,《林语堂名著全集》)。郁达夫着手翻译,部分译稿1941年曾在新加坡《华侨周报》连载,终因时局动荡未能完成,译稿亦散失。1941年,郑陀和应元杰的中译本《瞬息京华》由上海春秋出版社出版,后来林语堂称此译本“译文平平,惜未谙北平口语……总不免失真”(《〈语堂文集〉序言及校勘记》,《林语堂名著全集》)。林语堂去世之后,1977年台湾德华出版社出版了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云》。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郁达夫之子郁飞的译本《瞬息京华》。
郁飞译本《瞬息京华》封面(1991)
小说以1901~1938年的北京(北平)为背景,以曾、姚、牛三个大家族的兴衰历史、恩怨情仇为线索,通过其间三代人的不同选择、不同命运的描写,表现了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不屈精神。文中涉及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一系列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包括拳民造反、八国联军进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国民政府北伐、抗日烽火等,展现了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将近一百个,从清室皇帝、太后,到国民政府总统、总理,再到军政界要人、文化界泰斗、高官、巨贾、老爷、少爷、太太、小姐、丫鬟、仆妇,直至底层人贩、黑帮、三教九流等,作家擅于将这些人物置于他们生存的人文环境之中,将决定他们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立场娓娓道来,通过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揭示了庞杂的社会生活背后百科全书式的中华民族文化风情。
作者最初的设想是将《红楼梦》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后考虑到《红楼梦》的时代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遂决定自己撰写。因此,小说深受《红楼梦》影响,女主人公姚木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钗黛合一”的理想,兼有道家的女儿、儒家的儿媳、新时代的女性几种侧面,“木兰”之名,又暗合抗战爆发后中华儿女的坚强不屈,是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在行文结构方面,小说并不以连贯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而以生活场景的转换连缀过渡,看似散漫无章法,杂糅故事、历史、风俗、闲话、哲思于一炉,无形中扩大了小说的容量。
小说的思想倾向不乏驳杂矛盾之处,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现代眼光的批判反思,也有沉醉恋慕的津津乐道。对于纳妾、裹脚、冲喜、守寡等问题的文化态度,亦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立场大相径庭。小说针对西方读者以英文写成,最大贡献亦在于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