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 :
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后移居莲勺(今陕西渭南)。张禹从沛郡施雠学《易》,琅邪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皆明习,举为郡文学。汉宣帝甘露年间,诸儒荐张禹,宣帝令萧望之察问,张禹回答《易经》及《论语》大义,萧望之很满意,奏张禹经学精通,有师法,可以试职事。久之,任为博士。汉元帝初元年间,张禹以《论语》授太子,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汉成帝即位,赐爵关内侯,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给事中,领尚书事。河平四年(前25)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鸿嘉元年(前20)以老病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百斤,罢就第。生平事迹见《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
张禹为汉成帝师,为成帝著《论语章句》。张禹之前,鲁扶卿及夏侯胜、王吉、萧望之、韦玄成皆说《论语》,篇第或异。张禹先事王吉,后从庸生,博采众家之长,后出转精。《经典释文·序录》云:“《鲁论语》者,鲁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也。”又云:“安昌侯张禹受《鲁论》于夏侯建,又从庸生、王吉受《齐论》,择善而从,号曰《张侯论》。最后而行于世。”东汉郑玄《论语注》、蔡邕书刻《熹平石经》、何晏《论语集解》等都用《张侯论》,逐渐成为后世《论语》的主要传本。《汉书·艺文志》中《论语》类著录《鲁安昌侯说》21篇,《孝经》类著录《安昌侯说》1篇。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
清刻本《孝经安昌侯说》
据《汉书·艺文志》,张禹与长孙等俱传今文《孝经》,“各自名家”。张禹的《孝经说》,《隋书》《唐书》皆未载,当亡佚已久。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孝经安昌侯说》1卷,并在《叙录》中说:“邢昺《正义》引刘瓛述张禹之义仅一节,他或引称‘旧说’。张禹之义,既见刘瓛所引,则佚说六朝时尚存。又《正义》引郑称‘诸家’一条,则康成之先,禹在其内。合辑六节,古学已绝,聊存一线。”
张禹成就突出的弟子,有淮阳彭宣,官至大司空;沛郡戴崇,官至少府九卿。尹更始曾从张禹学习《左氏传》,采用《左氏传》中合理的部分,著《春秋穀梁传》15卷,见《隋书·经籍志》著录。
宋代绢本设色画《折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禹为人,颇为后世诟病。班固《汉书》论赞说“以儒宗居宰相位”“然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唐代李德裕《张禹论》说,汉成帝“雅信爱”张禹,“由此不疑王氏,致汉室之亡,成王莽之篡”,皆因张禹而发,“可谓汉之贼也,国之妖也”“张禹为鉴戒”。《后汉书集解》引王鸣盛曰:“西京张禹、孔光,皆以文学著,皆小人之至,无耻而享大福者。孟坚于张、孔直笔诋斥,尽丑描摹,洵不愧良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