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 汉 佚名

    乙瑛碑 汉 佚名 :

(汉) 佚名 《乙瑛碑》


也许因为鲁国是西周初年周公的封邑,又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故乡的缘故,鲁地的文化一直就很盛。尤其是汉以后,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孔庙也就越修越大,碑碣礼器等文物也就越来越多。在孔庙众多的碑碣中,《乙瑛碑》与《礼器碑》堪称双璧。它们是汉隶中最美的两通碑。
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鲁相乙瑛奏请置百石卒史掌管礼器,此碑就是记载这件事的。
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更为秀美丰润。
《乙瑛碑》的字体结构,可以说是所有汉碑中最美的,它不像《礼器碑》那样典重,而是飘逸得多。如果把它们比作君子,那么,《礼器碑》如袍服冠冕、峨冠博带、秉笏而立; 《乙瑛碑》则如素服葛巾、青衣小帽、曳杖而行,但二者皆不失君子之温润。清方朔跋此碑说: “字之方正沉厚,亦足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并称它为“汉隶之最可师者” ,正是看到它飘逸秀美而不失端庄的特点。
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的笔画要粗一些,给人一种更为丰满的感觉,它不像《礼器碑》多少还带有一点金文的味道,而是完完全全的隶书笔法,方朔说它是“汉隶之最可师者” ,可能也是看到了它的这一特点。它的横画起笔略向下压,笔势稍稍向下,使得字的体势稍斜,更增灵秀之美。而捺画沉着有力,燕尾呈方形挑出,遒劲有力。它和《礼器碑》一样,是学习隶书最好的范本。清隶书大家郑簠即得力于此碑。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 ,亦称《汉鲁相请置百石卒史碑》。刻石。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东汉永兴元年(153)立。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西。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拓本。

为您推荐

康有为

康有为 : 翻开近代中国历史,康有为无疑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是“戊戌变法” 的主将,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又成为保皇党,反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他是国学大师,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甚至被称为“..

沈曾植

沈曾植 : 在清末书坛,沈曾植的字是独树一帜的。他是草书名家,在今草中融入章草,个性特色极为鲜明。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盫,又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

钱沣

钱沣 : 历代书家学习颜字的很多,但学得最好、最有成的,是钱沣。也许他和颜真卿一样,不畏强暴,铮铮铁骨,宁折不弯,正气凛然,所以他最能体会到颜字中所特有的气骨。 (清) 钱沣 《马》 在历史上,钱沣..

翁同龢

翁方纲

翁方纲 : 这又是一个长寿书家,活了八十多岁,而且至老不仅身体强健,眼睛还好得很,七十多岁还能不用眼镜,在灯下写蝇头小楷。他有一个习惯,每年的元旦,都要在西瓜仁上写四个楷字。五十岁后写“万寿无..

赵之谦

赵之谦 : 赵之谦又是一个成就极大而颇有争议的书家。晚清书坛,力学北碑,革新最大胆、最成功的非赵之谦莫属。他和何绍基一样,也是学颜入手,然后参以北碑,形成一种新的风格。所不同的是,何绍基是魏..

王文治

王文治 : 清乾隆朝,刘墉与王文治书齐名。刘墉喜用浓墨,胜在气势; 王文治喜用淡墨,胜在风神。刘墉曾为体仁阁大学士,相当于前代宰辅;王文治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当时就有“浓墨宰相” “淡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