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面 : 制作谜面,是制谜的最关键的工作,也是最难的工作。
谜面既要与谜底丝丝入扣,又要富于联想;既要文从字顺,又要富有文采。尤其是构思精巧,出人意表,才算得上是佳谜。
联想是制面的关键。谜语不同于词语的解释、文义的说明,它是通过寻求谜底与谜面之间的共同点,再通过谜面对谜底的特点进行有隐蔽、有显露地描述,让人去猜射的。而这个共同点,又往往是经过“别解”,而并非本意的“正解”,所以,要求制谜的人有丰富的想象力。
比如以电影名一“《田园情侣》”为谜底制谜,我们就可以采用会意的办法去联想。“田园情侣”,就是农村的恋人,当然我们不能以“农村的恋人”为谜面,因为这是释词而不是制谜。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在农村的恋人,比如电影《李双双》中的喜旺和李双双,但是他们毕竟已经是老夫老妻了,说“情侣”显得有一点勉强。我们又想到李季的著名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用它来作谜面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我们还可以把思路打得开一些,用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作谜面,谜味就更浓一些。
上面的例子属正面会意,我们还可以从反面去会意。比如以《西厢记》一句“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为谜底,我们可以从正面会意,把李白《将进酒》诗中的一句改一个字作谜面,就是“但愿长眠不愿醒”;我们还可以从反面去会意,她为什么只想“昏昏沉沉地睡”呢?一定是醒着的时候觉得空虚无聊甚至痛苦,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中的一句“解道醒来无味”作谜面,谜味也比正面会意浓得多。
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谜语增损、象形等特点来联想。
增损就是把谜面或谜底的字面作分拆拼合的处理,比如用“川”字作谜底,我们固然可以用“水流不断”来作谜面,因为在小篆中,“水”字是写作“”,“川”字是写作“”的。把“水”左右两笔断开的笔画连起来,就成了“川”字,但是,谜面显得稍微生僻晦涩了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增损”的角度来联想,“川”字和“页”字可以组合成“顺”字,那么反过来想,“顺”字去掉右边的“页”字,不就剩下“川”字了吗?我们就可以用“顺东边走”作谜面(在谜语中,利用地图上上北、下南、右东、左西的原则,可以把一个字的四面也用东、南、西、北来表示),“顺东边走”,别解为“‘顺’字的东边(即‘页’字)走掉”,当然就剩下“川”字了,这就生动有趣得多。
上面的例子是把谜面进行分拆,有人把它叫做“增损”,如果把谜底进行分拆拼合,就叫做“离合”,比如以“裙”字作谜底,我们不能从“裙”的本意“裙子”上去构思,可以用离合的办法,把“裙”字分拆为“君、衣”两个字,“君”就是皇帝,皇帝的衣裳就是龙袍,因此,这则灯谜的谜面就可以是“龙袍”。
象形的方法,也是一种“别解”。汉字的“六书”中本身就有“象形”一种,很多字本来就是图画,是对事物的形象进行的具象的或抽象的描画,比如人、鸟、山、水、牛、羊、草、木等,但是,在制谜的时候,并不是要对事物的外形进行描画,比如总不能画一只鸟,让别人来猜“鸟”字;画一个人、一丛草、一棵树,让别人猜“茶”字。我们所说的象形,是指对某些字词的观察和联想,找出它们与其他事物的相似之处。比如以“介”字为谜底,我们根据它下面两笔一撇一竖的特点,把它看作是一个人在做操练中的“稍息”,我们也就用“稍息”作为它的谜面。
再比如以“夭”字作谜底,通过观察与联想,我们发现它与“天”字比较,上面的一画变成右高左低。左、上可以看作是“西北”,这样就让我们联想到《淮南子》中记载的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失败以后以头“怒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的描写,我们就可以用“天倾西北”作谜面,不是形象得很吗?
上面举的两个例子,都是以谜底的象形意义来制作谜面。有时候,谜面也可以通过象形来猜射谜底。比如以“丛”字为谜面,打词牌名一,两个“人”字下面的“一”,可以看作是楼,所以谜底是“《人在楼上》”。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谜面打成语一,这时我们可以把“一”看作是“地”,因此,谜底是“席地而坐”。
有一些很简单的字画乃至符号,常常被用来比作某种事物,使谜语生动有趣。比如“、”,在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中以“一勾斜月带三星”打“心”字,就是把“、”比作星星。在我以“跛卒守城”为谜面打字一“戊”的灯谜中,以“、”代表一只“脚”(“守城”射“戍”字,“戍”可以分解为“人”和“戈”两个字。“卒”就是“人”,“跛卒”就是少一足的士兵,“人”字少了一点,就只剩下“丿”,与“戈”字合成“戊”字)。此外,有人把“、”比作球,有人比作雨点,有人比作药丸等等。还有“一”,在谜语中可以比作地,比作楼(见前),比作独木桥等。
有一些象形比喻相当巧妙,比如把“干”比如蜻蜓,非常传神,再以杜甫的诗句“点水蜻蜓款款飞”为谜面打“汗”字,堪称佳作。我曾以“高车驷马”为谜面,打“辍”字,就是把“又”字比作“马”;以“兔子哥哥”打“兑”字,就是把“兑”字上面的两点比作兔子的长耳朵。
除了常规的制谜方法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
分扣 不以谜面的完整意思来扣合谜底,而是把谜面分成两个以上的部分,分扣谜底的各部分。我们前面举过的《曹娥碑》谜“绝妙好辞”就是用的分扣法。
再比如我以“南京好”为谜面,打《聊斋》篇名一,谜底是“《金陵女子》”,就是以“南京”扣“金陵”,“好”扣“女子”。
启下 一般的灯谜,都是根据谜面的内容来猜射谜底的,但是有一种灯谜,谜面与谜底并不相扣,而是要以谜面前面或后面的意思来扣底。
比如我以杜甫《赠花卿》诗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为谜面,打曲牌名一。如果只从谜面着眼,是猜不出谜底的,我们就要想到这首诗下面的句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样,我们就可以猜到它的谜底是“〔天上谣〕”。
在制谜的时候,这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以唐代诗人王昌龄《闺怨》诗句“闺中少妇不知愁”为谜面,打歌名一,谜底是“《初次尝到寂寞》”,这是因为“闺中少妇不知愁”的下面是“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和谜底才相扣合。
再比如我以杜甫《百忧集行》诗句“娇儿不知父子礼”为谜面,打一字,谜底是“饕”,因为下句是“叫怒索饭啼门东”,也就是号(號)哭着要食物的意思。
问答 这种灯谜很有趣,谜面谜底一问一答,比如以“为何去串门”为谜面,打电影名一,谜底是“《瞧这一家子》”。
再比如我以柳永《雨霖铃》词句问“今宵酒醒何处”,打五言唐诗一句,谜底是“维舟绿杨岸”。
再比如以“功课不好怎么办”打物理学名词一,谜底是“应用力学”。
要注意的是这种问答不能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多少?”“一加一等于二”式的,它同样要有别解,有谜味。
漏字 选用很固定的诗句、词组、成语、数字等,有意漏掉部分内容,构成谜面。
黎孟德《闺怨》
比如以“东、西、北”为谜面,打佛教用词一,因为“东南西北”是四方的名称,没有了“南”,所以谜底是“南无”。
再比如以“壹贰叁肆伍柒捌玖拾”为谜面,打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一,谜底是“陆游”,“游”字在这里是“走了”或“游离”的意思,非常传神。
抵消 这种方法是把谜面或谜底中多余的字自行抵消,剩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谜面或谜底。
比如以“啤酒厂出酒”为谜面,打一字,“啤酒厂”去掉“酒”(出酒),剩下“啤”“厂”两个字,合成“碑”字,也就是谜底。这是谜面相互抵消。
再比如以“在上一个月”打学科名二,谜底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在上一个月”,解为“在上、一个月”,“在”字的上面,是“”,加上一个“月”字,就成了“有”字。谜底理解为“有机化学”但“无‘机化学’”三个字,就剩下“有”字,与谜面相扣合。
用典 这本是写诗作文常用的方法,在谜语中也经常使用。制作和猜射这一类的谜语,不能从字面本身去理解分析它,而是要运用典故。比如我以“子房拾履,尾生抱柱”为谜面,打电影名一,谜底是“《大桥下面》”。从谜面本身,是完全没有“大桥下面”的意思的,但是,有一点历史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两则典故。“子房”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臣张良的字,传说张良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今江苏省睢宁县沂水的圯桥上遇到一位隐士黄石公,为了考验他的诚意,黄石公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张良很恭敬地把鞋从桥下捡起来,给黄石公穿上。后来,黄石公就把《太公兵法》传授给了他。又据《庄子·盗跖篇》,有一个叫尾生的男子,与一个女子相约在桥下相会,那个女子没有来,而河水开始上涨,尾生不愿意失信,就抱着桥下的柱子,被水淹死了。这两则故事都发生在桥的下面,所以才和谜底相扣合。
再比如我以“乃公居马上而得之”为谜面,打《三国演义》人名一,谜底是“武安国”,就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被吕布一戟砍断手腕的那员大将。“乃公乃马上得之”,是汉高祖刘邦对儒生陆贾说的话。汉高祖登基以后,陆贾等人就经常在他面前提到《诗》《书》,刘邦很不耐烦地骂他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对他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的意思就是我是以武安定国家的,所以,谜底就是“武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