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四年(726)有河西走廊之行,作有《从军行》《塞下曲》等著名边塞诗。十五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作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关于被贬原因,王昌龄自谓“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遣至伊水》),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之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后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明《六言唐诗画谱》中的王昌龄诗《望月》插图
王昌龄诗在生前颇负盛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共收24位诗人的作品,其中以王昌龄的诗选得最多。殷璠认为王昌龄是继承建安风骨、扭转齐梁风气的人,说“元嘉已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今昌龄克嗣厥迹”,实为“中兴高作”。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后代将其七绝与李白并称,如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称:“七言绝句,王江陵(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宋荦在《漫堂说诗》中认为:“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龙标,绝伦逸群。”
王昌龄《长信怨》诗意图
现存王昌龄诗共180多首,五言、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最为著名,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大漠风尘日色昏”、《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扬,文字精练,音调铿锵,表达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之志。即使一些“边愁”的诗,也是悲凉慷慨、深沉含蓄。另一部分诗作写妇女题材,如《越女》《采莲曲》等,描绘民间少女的天真烂漫,不加修饰,意致清新;又如《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等,写宫中妇女长期与世隔绝的幽恨和思妇对征人的深婉情愫,哀感顽艳。此外,他的五古《代扶风主人答》揭露现实的矛盾,深刻沉痛;《芙蓉楼送辛渐》等寄怀友人的诗,写得真挚高洁,为历代传诵。王昌龄的七古、五律、七律、排律诗存20多首,这类体裁非其所长,也有少数作品有一定特色,如七古《箜篌引》,内涵丰富,为后人称许。
宋《琉璃堂人物图》中王昌龄与朋友宴集酬唱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4卷。其事迹参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二。又《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昌龄《诗格》2卷、《诗中密旨》1卷。现在所见到的《诗格》与《诗中密旨》,收于明人所编的《格致丛书》。但前人也有怀疑不是王昌龄作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五司空图《诗品》提要、卷一百九十七《吟窗杂录》提要)。唐时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作《文镜秘府论》已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在遍照金刚所作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1卷(《唐文续拾》卷十六),可见王昌龄确曾作过《诗格》。现存的《诗格》和《诗中密旨》应有一部分为王昌龄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