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园匠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审美趣味,利用自然山水,修筑亭榭楼台,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并富有深远意境的一门综合艺术。
我国造园历史悠久,技巧精湛,境界幽深,为许多诗人所赞叹,如唐代卢纶《题贾山人园林》:“竹影朦胧松影长,素琴清卸好风凉。
连春诗会烟花满,半夜酒醒兰蕙香。
”秦代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绒治,秦始皇的高压政策,虽给老百姓带来了天,奔星于闺,苑虹拖于橘轩。
…醋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若此者数百千处,娱游往来,宫宿馆舍,它厨不徙,后富不移,百官备具。
”私家园林的规模小些,但内容方面并不逊色,如《三辅黄图》所记汉初富商广汉园有家憧八九百人,构石为山,养奇兽珍禽,种奇树异草,有重阁修廊。
汉时期的皇家园林,或与言室结合在一起,作为豪华富贵生活的一种补充;或与苑囿结合在一起,可供游赏,亦可作为物质生活的来源,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
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奠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唐、宋的私人园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城市经济繁荣,私家园林多建在都市,《昼录》记载,在长安“公卿近郭,皆有园池,以至樊杜数十里间,泉石占胜,布满川陆”;《洛阳名园记》说:“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弟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唐代园林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隐逸的高人韵士的自然山水园非常发达,王维的“川别业”是典型代表。
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中说自已造的草堂较小,追求的是“物诱气随,外适内和”的审美趣味,这跟谢灵运的山墅可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重在远景宏观有所不同,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园林艺术有转折性的变化一一士族大地主的私人别墅、别业、山居形成和兴盛。
这面然与他们土地私有的特权有关,也与当时政治有关:皇室不断更替,政治斗争复杂残酷,他们为保全自己不得不隐居山野。
还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关:秦皇汉武服求仙、长生不死的人生观被否定,代之以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悲叹而出现普遍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因而他们纵情山水、隐居别以度余年。
谢玄、谢灵运、王羲之、石崇、潘岳等都有自己的自然山水园,郦道元在《水经·浙水注》中对谢玄的始宁墅有过描述:“浦阳江自博山东北太康湖,车骑将军谢玄田所在。
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
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
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美,芦人渔子,泛滥满焉。
湖中筑路,东出趋山,路甚平直。
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减虚,垂檐带空,俯跳平林,烟查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洛阳伽蓝记》对上层统治阶级的园林也有描绘:“帝族、王侯、外戚、公主11海之富,居山林之饶,争修明清时,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皇家园林规模非常宏大,有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小庄等,其中圆明园被称作“万园之园”,西山一带的“三山五园”更成为规模壮大、宏丽的园林风景区。
明清的私家园林多筑在江南一带,明张《陶庵梦忆》记浙江宁波城日月湖一带,“湖中栉比皆士夫园亭”;《江南园林志》,“杭州私园别业、自清以来,数至七十。
…..苏、杭并以风景名世,惟杭之园林,固远逊于苏矣。
”这说明明清时风景秀丽的苏杭一带园林艺术非常发达。
中国古典园林同古代诗、画一样,非常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
园林的意境,也注重“境生于象外”,追求的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力求给观赏者以异常丰富的审美享受。
清沈复《浮生六记》对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创作方法作了这样的概括,“若夫园亭阁楼,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图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
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这本身就是诗、画所遍求的境界,从而体现出中国古代艺术在美学特征上的共同性。
为了创造好园林的审美意境,往往需在实景的基础上增加声、影、光、香等虚景。
清郑板桥在《题画·竹石》中写他对一个极小的园林的感受,“十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他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而风宁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而兽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一景,有景有味,历气弥新乎!”院落虽小,实物亦不多,但风声、雨声、日影、月影、诗情、谐兴对其意境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作者与外界情景交融、物我难分。
一些咏园名句也不是孤立地称颂风景之美,而是在景中杂以月影、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雨声、水声、鸟声、月光、花香等,如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
”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
”欧阳修:“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高濂:“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
”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苏轼:“东风袅袅泛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园趣不仅决定于园林本身景色的色阴阴见。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要从园林中获得如此多种多样的美的享受,仅仅靠形是不行的,要靠形、影、声、光、香等共同造成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常通·过借景、分景、隔景、造景等艺术手法布置空间、创造空间、组织空间,让观赏者有强烈的空间意识,陶醉在艺术境界中。
明计成《园冶》;“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这样,园林空间虽小,却可突波空间的限制,取得视觉空间的拓展。
中国园林注重意境的创造,注重造成观赏者心理上的空间感,是中国园林不同于西方园林的一个显著特征。

为您推荐

圆趣

圆趣:【圆趣】.人们在观赏园林时由于审美主体与客体构成的审美关系不同而会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就是园趣。 清初周亮工纂《尺牍新钞》一集载徐世博《答杨维节博士论著述书》,“留都如故家敝园,轩爽之气,自在分..

牡丹花以长千丰叶者为佳

牡丹花以长千丰叶者为佳:【牡丹花以长千丰叶者为佳】说明牡丹花佳美,是因为它有颀长的干和丰厚的叶。 清初周亮工纂《尺牍新钞》一集载唐堂《与周雪客》:“牡丹花毕竟以长干丰叶者为佳。 今人求花之大,而不顾其干,有干不满..

此山骨色相和,神彩置发

此山骨色相和,神彩置发:【此山骨色相和,神彩置发】对山野的一种审美观点,把山作为有生命的机体,认为值得称美的山应是神骨与色彩都达到和谐的统一,相得益彰。 明袁中道《珂雪斋文集》卷七《游太和记》,“大都自然胜者,穷于点..

园林巧于固惜,精在体度

借景

借景:【借景】对园林空间进行艺术处理的一种手法。 通过借景,欣赏者可以以小见大,突破空间的限制,获得丰富的美的感受。 明代计成《园冶·兴造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

山林富阙标政

山林富阙标政:【山林富阙标政】以“标致”为标准来衡量园林之美。 清初屑亮工集《尺牍新钞》二集安致远《谢惠》:“苦人之评山林官阙者,白壮丽,曰奇峭,巨幽邃,而李勉于灵隐,独叹为标致。 ‘标致’二字,前亦无人拈出,后亦无入笛..

雕塑

雕塑:【雕塑】主体形态的艺术美之一。 清代赵执信《谈龙录》:“钱塘洪昉思(昇),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 一日,并在司寇宅论,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戴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