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 :
誓,即战前动员令,又称誓众、誓师辞。《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之一。《周礼·秋官·士师》说:“誓,用于军旅。”《文心雕龙·诏策》云:“誓以训戎。”《尚书》以“誓”为名的有《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秦誓》等,古人称之为《尚书》“六誓”。另外,《尚书·胤征》也包含了一篇誓。《逸周书》中还有一篇《商誓》,是克商后武王告诫殷商贵族的讲话记录。
三代誓辞本质都是给军队或大众的讲话、命令。除《秦誓》当众表示悔过及《商誓》为战后安抚外,其他几篇都是战前动员令。基本由两部分组成:①宣布征讨对象的罪行,历数敌人自绝于天、轻慢神灵、暴虐下民,使得民不聊生,激起民神共愤,突出自己的讨伐行动顺天意、得民心,慷慨激昂,极具煽动性。②勉励将士奋勇战斗、建功立业,宣布军事纪律,申明赏罚原则,雷厉风行,体现誓师辞的威严凌厉,极具震慑力、鼓动性。春秋时期的誓,数量虽少,但依然沿用《尚书》中誓辞的旧制,文体特征与三代誓辞一脉相承。
古人所说之“誓”除了上文所说的军旅之誓,还有一种自表不食言之誓,因这两种誓辞都有约束之意,古人也常常不加分辨,混二为一。自表不食言的“誓”即起誓辞,又称“私誓”,兴盛于春秋时期,常常与盟、诅等联系在一起,多为“盟誓”连称。这种“盟誓”之“誓”,与《尚书》军旅之“誓”名同而实异。
三代军旅之誓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关头起过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言:“后世无《秦誓》之类,而誓师之词亦不多见。”作为誓众、誓师之词,上古三代极盛,后来渐趋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