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景写,以哀景写乐:【以乐景写,以哀景写乐】这揭示出写景抒情中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
清王夫之《姜斋诗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露靠。
’以乐景写袋,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所引的诗,出肖《诗经·小雅·采薇》。
诗中抒写的儿·位男子从军前后的心情,离别家务时难分难舍,悲愁交集,而眼前杨柳依依,春光明媚,家乡景色格外美。
这便是“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当他从军归来时,归心似箭,喜出望外,但雨雪罪貅,景物萧条,道路艰难。
这便是“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乐。
人们对景物的审美感受是不相同的,客观外物的荣枯与人们心境的哀乐有和谐统一的一面,也有矛后对立的一面。
利用外物荣枯与心境哀乐的和谐统一,“以哀写哀,以乐景写乐”,固然可以使作品中的“情”与“景”相反相成,把哀乐之情烘托渲染得更加鲜明、突出、强烈;而利崇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决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于畅叙幽情。
”经过这样生动的描绘和渲染,兰亭的自然美即化为艺术美,广为流传,为世人所知晓,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岩不遇上王之,兰亭的自然之美,岂不是荒芜埋没于空山之中?在这里,关键是艺术家王羲之的审美发现和创造。
法国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论艺术》)然而,社会生活和自然养中的美又是分散的,不充分的,一旦发现之后,还要善于集中概括,加以典型化,审美化,通过艺术作品鲜明充分地表现出来,使之更理想,更完美,正如近人林纾在《春觉帝论画》中所说:“山水固胜画,然山水有时未能尽惬人意,则一树一石,吾可以意改削而位置之,使成为完壁。
”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