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朴】指朴实、朴素的审美方式和审美风格。
它的含义和用法主要有三种:①指品格的纯朴,敦厚。
《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
”《老子·五十七章》:“我无欲而民自朴。
”《庄子·天运》“吾子天下无失其朴。
”《庄子·马蹄》“同手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失。
”《荀子·王霸》:*农夫朴而寡能。
”实。
《老子·十九帝》,见素抱朴,少私赛欲。
”《庄子·天地》,“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
”《庄子·天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子·二十八章》,“复归于朴。
”引申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国道,强为之名火。
”《管子·内业》,“凡道,根无整,无叶,无荣,万物以生,秀物以成,命之日道,”《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庄子则集道之大成,他着重从道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上论道,从而使道具有某些审美意味。
①从恍惚神秘特征中引申出审美表现形式的朦胧美,含美。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章》)的恍惚特征,《庄子+知北游》,“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博之而不得。
”表现了道具有审美的神、韵趣、味,表现出朦胧,含着,隽永、蕴的审美特征。
“②从道具有超越时空的威力中引申出审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和多变性。
庄子继承老子的“天下皆调我道大”(《老子·六十七章》)而发挥,“吾师乎1吾师乎!螯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此所游已!”(《庄子·大宗师》)“以道观离,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
”(《庄子·天地》市②指表现方式的自然,直率,真③指天地万物的原始状态。
《老未经人为加工的自然形态。
汉代王充《论衡·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
”为”等概念意思相近,因而具有这些概念所表现的审美特征。
后世“朴”多用于艺术审美要求中,与雕琢、浮华、艳丽、纤被柜对。
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列举的“自然”、“实境”、“冲淡”等审美风格意境,就是对“朴”的进一步发挥。

为您推荐

和畅

和畅:【和畅】与感情溃激的悲壮美相对,指作品具有平和杨顺的轻柔之美。 清潘德與《养一斋诗话》卷十,“陶公诗最天机和畅,静气流溢,而其中曲折激法处,实有忧愤沈郁、不可一世之概。 不独于易代之际,奋欲图报,如《拟古》之“枝..

感动心牌

感动心牌:【感动心牌】指美感特征。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八:“大约飞扬峰兀之气,峥嵘飞动之势,一气喷薄,真昧盎然,沈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 杜公也。 ”就是说杜甫的诗具有雄健深厚的..

道:【道】秦诸子各流派共同使用的一个能代表宇宙本体与自然社会规律的概念。 道家创始人老子、庄子力倡道,使道的哲学内涵中包孕了某些美学的意蕴。 “朴”同.“真实”、“自然”、“无道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先道的审..

燥润

畅神

畅神:【畅神】借指审美观赏可以给人带来身心上的愉快。 南朝宗炳《画山水序源,“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 不违天动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晓,云林森,圣贤膜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神..

和:【和】条伶州鸠说。 因论及的对象、范围和论者的审美观不同,其具体所指,时有变化。 要不伤触入。 其实《三百篇》中有骂人极狠者,如‘胡不遗死"、‘豺虎不食’等句,调之乖戾可乎?盖骂其所当骂,如敲补加诸盗贼,正是人情中..

巧:【巧】“巧”与“拙”。 意思相对,古代美学中的一对范畴。 起初多用于品评人物,指人物性格的灵巧与笨拙。 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谢音乐,曲度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