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秦诸子各流派共同使用的一个能代表宇宙本体与自然社会规律的概念。
道家创始人老子、庄子力倡道,使道的哲学内涵中包孕了某些美学的意蕴。
“朴”同.“真实”、“自然”、“无道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先道的审美价值在于它表现了美的某些特征和形式,而不在于它的哲学实质是心主义唯物主义。
先秦诸子大都沦道。
《老子·二十五章》:@从道与宇宙自然社会现象有密切联系中引申出审美表现特征的象征性。
道是“无所不在”的“造物者”(《庄子·大宗师》)。
庄子继承老子的“道者,万物之奥”《《老子·六十二章》)而发展“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庄子·渔父》),道不仅化物,而且“精神生于道”(《庄子·知北游》),所以“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及,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庄子·刻意》)。
④从道是自然生成和作用的特征引申山审美表现特征的自然性。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的特征而阐发:“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其其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群,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
”(《庄子·天地》)目的,亦是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审美表现的最完美的形式。
后世事论家、性情精神的独抒,自然与游历天下相关,也与感情和境界的默契交融相关。
袁宏道于《与张幼于尺牍》中又说:“吴中诗诚佳,字画诚高,然求一个性命的影子,百中无一,千中无一,至于文人尤难。
”没有作者“性命影子”的作品,即使有很高的模仿技巧,也不会有艺术生命。
可见袁宏道所主张的“独抒性灵”,是要求写出作者的“性命影子”的。
公安派所倡导的“性灵”说,在反对明代的复古模拟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引谢深甫云“诗之为道,标举性灵,发抒怀抱”,并作了深情的赞许。
袁枚诗论所标举的“性灵”说,自成系统,主张诗歌抒写真性情,有自我,而且要味鲜,趣真,意新,出色,灵动,有生气,他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说:“凡菱笋鱼虾,从水中采得,过半个时辰,则色味俱变;其为菱笋鱼虾之形质,依然尚在,而其天则已失矣。
谚云:‘死蛟龙,不若活老鼠。
’可悟作诗文之旨。
”所谓“其天则已失”,是指菱笋鱼虾的自然神采已经消失。
诗文固然要抒写出作者与对象的性灵,音乐、绘画等艺术亦是如此。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一《神韵》,“夫秋水苍葭,望伊人而宛在;平林远岫,托逸兴而悠然。
古之骚人畸士,往往借此以抒其性灵,而形诸歌咏,因更假图写以离其恬淡冲和之致。
”因此,获道被认为是人生的最终美学家所推崇的神、韵、趣、味,妙等审美意味皆从道受到启发,是道的发挥和发展。

为您推荐

巧:【巧】“巧”与“拙”。 意思相对,古代美学中的一对范畴。 起初多用于品评人物,指人物性格的灵巧与笨拙。 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谢音乐,曲度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

性灵

性灵:【性灵】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它是指创造和支配万物而又内在于万物本身的生命根源,包括性情、精神、灵智、生命力等诸因素。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人之所以能与天、地并列,称为三才之..

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不言之教】中国古代美学命题。 指通过自然无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借指审美过程中,以自然无为的手段来获取审美对象。 《老子·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宵”与“无为”..

忠厚和平

工:【工】意近“巧拙”,但含义稍广,因论及的对象、范围及论者审美态度的不同,其具体所指,亦时有变化。 ①分别指作品内容的神思巧妙和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 ”认为粗拙的文辞可包孕巧妙的意义,朴实的真理可饰以华丽的文辞..

温厚和平

温厚和平:【温厚和平】指作品的情意表现得从容不迫,蕴含深厚而有味。 清田同之《西画诗说》:“古人诗意在言外,故从容不追,蕴蓄有味,所谓温厚和平u。 若剑拔弩张,无所不至,只自形其横俗之态耳,何诗之有?”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

认之所美

认之所美:【认之所美】指审美现象乃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的一种精神需婴。 《庄子·齐物论》,“毛嫡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鹿见之决骤。 ”《庄子·至乐》:“《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渦庭之野,鸟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