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动七情:【美动七情】指势感特征,宋许题《许彦周诗话》,“时李端叔喜韩涯诗,诵其序云:‘姐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
”“香”、“美”在此指艳情诗的审美特征。
但“美动七情”客观上也揭示了优秀文艺作品所引起的美感特征。
何谓“七情”?荀子最早对“情”进行阐释:“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正名篇》)。
后人把“欲”掺入其中,成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逐》)。
中医理论中则以为:“七情者,害怒忧思悲恐惊。
”(明朱械等《普济方》于审美主体没有正常、健康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趣味,或者是由于偏见或偏爱。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日,‘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
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吕氏春秋·去尤》>鲁之恶(丑)者之父偏爱其子,故以为“至美”的商础还不如他的“至恶(丑)”的儿子。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西方火的这句名言,也肯定了审美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如审美主体所处的时代,所属的种族、民族、阶级、阶层,个人经历、修养、年龄,审美心境等等的不同,都可造成审美差异。
黑格尔说,“一个欧洲人不会叫一个中国入乃至非洲的霍腾套特族人喜爱,因为中国人的美的概念和黑人的不同,而黑人的美的概念和1欧洲人的又不同。
”(《美学》第一卷)这是种族不同造成审美差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国之君李煜,身陷图凰,春花秋月却满怀愁绪,原因则在于其个人经历、逍际、审美心境的独特。
其次,审美客体的多质层次性也是导致美感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不同的审美个体与审美客体的某方而审美特性形成审美关系,其美感便有不同。
《荀子·法行篇》,“夫玉者,……温润而泽,仁也。
粟而理,知也。
坚刚而不屈,义也。
廉而不列,行也。
折而不挠,勇也。
瑕适并见,情也。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探然,辞也。
”玉石具有的多方面的性质,与人形成多种审美关系,便产生了多样、整异的美感。
说审美有其差异性,遇合无常:但也有其一致性,各有其遇合,否则,艺术美的创造与接受,便成为不可能。
清周亮工《尺牍新钞》二集录严首升《与秦兆谷》云:“诗,浅事也,古今世无治乱,人无愚哲男女,皆足以为诗。
然君子之得与于诗者,奠不有其遇合。
青莲高址,少陵失路,衷阳穷而融工,右丞达而后工。
假使数子易地,即皆谓不幸,即皆不必能诗。
馨如苏子卿晚年从容汉、便碌碌无所表异,然则啮管咽毡,节施尽落,子卿所谓遇合也。
”正如苏武(子卿)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胁迫投降而不屈,持汉节牧羊十九年,节施尽落,吃尽苦头,终为汉昭帝所故,归汉后龋受尊敬,李白<青莲)、杜南(少酸)、孟浩然(襄阳)、王维(右丞)等各位诗人的生活道路皆不相同,但他们的作品“莫不有其遇合”,为入们所接受和欣赏。
(无理商妙】概括审美认识中想象力与理解力协调自由运动所引发的精神愉悦的特点。
作为审美对象的有些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似乎不合常理,但却巧妙而又生动逼真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给欣赏者以无穷的韵味。
清贺《皱水轩词签》:“唐李益词日,‘嫁得颗塘贾,朝朝误疵期,早知潮有信,嫁与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
’此皆无理而妙。
吾亦不敢定为所见略同,然较之‘寒鸦数点’,则略无痕迹奖。
”粤之同时代的邹程邮进一步说,“张子野‘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词签》谓其无理而妙。
羡门‘蒋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轻相许。
’愈无理、妙,试与解入参之”(见冯金伯《词苑萃编·智趣》)。
所引诗句,都说一个女人嫁给商人不如嫁给潮儿,成嫁给东风,更幸福些,不愿再嫁人,似乎不合情理,但却曲折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闲愁和哀怨,感情是真实的,思想是深刻的。
于无理之中巧妙地表现出某种道理来,这是文艺创作的极致。
所谓“无理”,是指违反一般的生活常规和思维逻辑。
何谓“妙”?唐代窦蒙《语例字格》云“百般滋味阳妙。
”欣赏者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关能力,通过想象力与理解力的调自由运动,去领会这种似乎无理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境界,便感到“愈无理而愈妙”,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