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壮美

优美壮美:【优美壮美】这是意思相对的两个美学范畴,是对客观对象的审美特性和主观感受的概括。
近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
苟一物焉,崂人无利害之关系,而吾人之观之也,不观其关系,而但观其物:或吾人之心中,无丝毫生活之欲存,而其观物也,不视为与我有关系之物,而但视为外物,则今之所观者,非昔之所观者也。
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日优美之情,而谓此物优美。
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谞此物日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
普通之美,皆属前种。
至于地狱变相之图,决斗垂死之象,庐江小史之诗,雁门尚书之曲,其人固氓庶之所共怜,其遇最戾夫为之流涕,运有子乐枫之心,宁无尼父反袂之戚,而吾人观之,不厌千复。
格代之诗曰:“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于美术中则誉人乐而观之。
此之谓也。
此即所调壮美之情。
而其快乐存于使人忘物我之关系,则固以优美无以异也。
”又《人间词话》,“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这里对“优美”与“壮美”的解释,虽从审美对象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作了考察,把握了一些特点,认为优美之物给入以宁静感,壮美之物给入以展惊感。
但却明显地带有主观唯心的、超功利主义的色彩。
一般地说,优美表现为事物的运动及其形态的阴柔、轻盈、小巧、清幽、优雅、和美,给人以轻松、舒适、明丽、欢乐的感受,为文学艺术所反映。
近代无名氏《读小说法》:“读优美小说,如登关堂一通,琼楼玉宇,羽化而登仙:读龊小说,如入地狱一通,马面牛头,服界何曾不廓?人能读优美小说,而不能读龊小说,如能居天堂,而不能居地狱也。
”优美,与“巧丽”、“清丽”义同。
清余成教《石国诗话》卷二引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知其巧丽,与温庭筠齐名。
盖俗学只得皮肤,其高情选意,皆不识也。
’又引唐史谓义山云:与优美相对,壮美则表现为事物“诗思甚矣。
)”“壮美”,亦写作“美壮”。
近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干禄二十六》论碑:“大卷弥满,体尚正方,非笔力雄不足镇压,宜参学颜书以撑柱之。
颜碑但取三本,《臧怀恪》之清劲,《多宝塔》之丰整,《郭家庙》之端和,皆可兼收而并用之。
先学清劲以美其根,次学丰整以壮其气。
《郭家庙》体方笔团,.又画有轻重,最合时宜,缩移入卷,美壮可观,此宜后学者也。
”“壮美”与上古所谓“大壮”一脉相承。
《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用以描述“上栋下宇”这些建筑物的“大壮”,即高大壮美。
[野者诗之美也】指明质朴自然,有村野风味,是诗美的一种特色。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野老,诗之美也。
、故表圣《诗品》中有“疏野’一品。
若钟仲伟谓左太冲‘野于陆机',野乃不美之辞。
然太冲是豪放,非野也,观《咏史》可见。
”表圣(司空图)在《诗品·疏野》中说:“惟性所宅,真取弗羁。
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且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意思是说,写诗要任真实的性情有其寄寓,不可横加束缚。
要有驾驭万物的精神,他的诗才可能有直率自如的韵味。
只要求自身行动适合自己的心意,不求有所为而为。
象这样的自然放任,便是取得了疏野的真谛。
所提及的钟仲伟(钟嵘)的《诗品·晋记室左思》中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
”陈延杰注:“陆机直而不野,太冲则多胸臆,质白中出,不假雕润,故野于陆机也。
”刘熙载的看法,与此不同。
以诗能质朴自然、富有村野风味为美的观点。
清丽,视庭筠过之。
而俱无特操,恃才诡激,为当途者所薄,名宦不进,次凉终身。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卷上:“何谓清?曰:如谢希(庄)之‘夕天笋晚气,轻震澄暮阴。
微风清幽幌,馀日照肯林。
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
绿池翻素景,秋槐响寒音。
伊入倘同爱,酒共栖寻。
””的运动及其形态的阳刚、庄重、高大、壮园、雄伟,令人惊喜、景仰、深思,给人以震撼入心、开阔视野的审美愉悦,也为文学艺术所反映。
清贸贻孙解释“高厚”时,对壮美的特点作了生动的描述,他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如均一厚也,而有高厚焉,有博厚焉。
太华千仞,削劣无垠,呼吸天门,环抱日月,若是者高厚也;屈注天,倒连溪,蛟龙百怪,变弦莫测,若是者博厚也:此二厚者不可不辨也,”清王寿昌解释“壮”时,还列举了体现壮美特色的诗篇,他在《小清华园诗谈》卷上说:“何谓壮?曰:如曹孟德之《短歌》、《碣石》,陆士衡之《猛虎行》等篇是也。
近体则杜工部之‘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按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烈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粘’(《秋兴》)是也。
若‘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秋无退声,夜剑不隐光。
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
古今皆有寓,猛将出百方'(孟郊《猛将吟》),便不免粗豪矣。
(因笑曾有《偶兴》一律云:‘于今尚作仲室哀,颠倒英雄有是哉?虎气怒摇山月坠己龙人斜射寒云开。
天留一剑酬知士肯终身老不才?击筑歌残还痛悲风猎猎起吹台,'其叫哮亦己在宋代就相当流行。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引《休斋诗话》:“人之为诗,要有野意,盖诗非文不腴,非质不枯,能始腴而终枯,无中边之殊,意味自长。
风入以来,得野意者,惟渊明耳。
如太白之豪放,乐天之浅陋,至于郊寒岛瘦,去之益远。
予尝欲作野意亭以居,一日题山石云:‘山花有空相,江月多满晖。
野意写不尽,微吟浩忘归。
’人多与之,吾终恐其不似也。
”又于卷十引《欧公诗话》:“闲居云:“妻喜裁花活,童夸斗草赢。
'得野人趣,非急务故也。
叹云:“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
有嫌“烧叶’贫寒太甚,改“叶’为“药’,不唯坏此一句,并下句亦减气味,所谓求益反损也。
”又于卷三“幽野”条列举诸家的诗句:说明深幽朴野的风格意境。
所列举的诗句是:“树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李白《访戴道士》)树停沙岛鹤,茶会石桥。
(周贺《赠朱馀庆》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祖咏《清川别业》寺分一派水,僧锁半房山。
(裴说《道林寺》)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
(憎灵《一宿天柱观》)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杜甫)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破山僧》)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
(温庭筠《寄僧》)澄江月上见鱼掷,荒径叶千闻犬行。
(周贺《江馆书事》)隔岸鸡鸣春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方千《山中言事》”以上所说的“野”,与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论语·雍也》)有一定的联系。
所谓“质胜文则野”,即是说质朴多于文彩,就未免粗野。
但后入以“野”论美,其含义却有极大的变化。

为您推荐

信言不美,英言不信

信言不美,英言不信:【信言不美,英言不信】老子美学命题,指真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是真话。 借指审美过程中提倡一种质朴面非浮华的语言作风。 《老子·八十一章》:“信言不类,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小恶不足妨大美

小恶不足妨大美:【小恶不足妨大美】说明美与丑的客观性相对性以及其主次相依关系,强调从整体而非从细微局部来判断美丑。 《淮南子·说山训》说:“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然而天下宝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

不虚美,不隐恶

不虚美,不隐恶:【不虚美,不隐恶】是指对美好的人和事物不浮夸,对丑恶的东西不隐讳。 汉功固《汉书·司马迁传》,“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

真高

丑:【丑】与美相对立,具有与美相反的对于美与丑(恶),古人早就认识内涵。 这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又以其他的语言表述形态出现,如“恶”(《荀子·荣辱》:“目辨黑白之美恶,耳闻音声之清浊。 ”凡美恶对举,恶与丑相通。 )、“”(..

文集于札,忠有恶

文集于札,忠有恶:【文集于札,忠有恶】摺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善与恶之分。 汉王充《论衡·佚文篇》:“贤圣定意于笔,笔集成文,文具情显,后人观之,见以正邪,安宜安记?足蹈于地,迹有好丑,文集于札,志有替恶。 故夫占迹以睹足,..

尽尽美

尽尽美:【尽尽美】从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提出的审美要求,一般地说,“美”是对艺术形式而言,“善”是对作品内容而言。 《论语·八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差也。 '谓《武》:‘尽美兔,米尽善也。 ””这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