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不美,英言不信:【信言不美,英言不信】老子美学命题,指真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是真话。
借指审美过程中提倡一种质朴面非浮华的语言作风。
《老子·八十一章》:“信言不类,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在这个命题中提出了“真”与“美”的关系问题。
老子认识到“真”与“美”对立的一面,指出失去“真”的“美”是不足取的,“美”只剩下形式而失去了内容,从而变成“虚美”而非“实美”或“真美”。
但是,老子忽略了“真”与“美”统一的一面,断吉“信”都是“不美”的,“美言”都是“不信”的,未免带有片面性和绝对性。
尽管如此,老子的“信盲不美,美言不信”的积极作用还是显面易见的。
首先它批评了那种华而不实,味以艳丽纤的色彩、人为做作的词藻以刺激感宫的形式主义艺术。
《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言、五音令人耳聋。
”从而主张自然朴实的语言,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表达方式,以此获得“大巧”、“大象”(《老子》)的审美意蕴。
其次他指出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中,一旦两者发生矛盾,宜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原则来进行选择。
他重视内容充实所表现出来的美(信)而轻视或忽略了形式华丽而表现出来的美。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命题对后世美学和艺术创作发生了很大影响。
主张内容决定形式,语言表达宜以朴实为胜,成为中国古代美学理论,艺术理论的主导倾向,影响了整个古代文学和古代艺术的发展。
为您推荐
美动七情:【美动七情】指势感特征,宋许题《许彦周诗话》,“时李端叔喜韩涯诗,诵其序云:‘姐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
”“香”、“美”在此指艳情诗的审美特征。
但“美动七情”客观上也揭示了优秀文艺..
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指文艺具有能改变社会风气、习俗的审美功能。
战国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荀子指出音乐可以使民心向善,可以深深地感动人,可..
朴:【朴】指朴实、朴素的审美方式和审美风格。
它的含义和用法主要有三种:①指品格的纯朴,敦厚。
《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
”《老子·五十七章》:“我无欲而民自朴。
”《庄子·天运》“吾子天下无失其朴。
”《..
气:【气】出哲学领域移用于文学美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
在古典哲学中,“气”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并推动其发展变化。
《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徒..
虚实:【虚实】“虚”与“实”相对,和“无”与“有”相通,参看[有无]条。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虚实”比“有无”用得更广泛,其含义亦更丰富。
偶寄·词曲部·审虚实》,“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随人拈取。
……实者,..
贵真丽戴美,贵美而贱真:【贵真丽戴美,贵美而贱真】这是古今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以及文艺和学术性论著的一种区别。
近人刘师培《论美术与徵实之学不同》,“古入之于物也,贵真而贱美;后世之于物也,贵美而贱真。
贵真者近于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