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丑】与美相对立,具有与美相反的对于美与丑(恶),古人早就认识内涵。
这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又以其他的语言表述形态出现,如“恶”(《荀子·荣辱》:“目辨黑白之美恶,耳闻音声之清浊。
”凡美恶对举,恶与丑相通。
)、“”(葛洪《抱朴子》“妍出有定矣,而懵爱异情。
”)等,指的是审美关系中事物所具有一种否定的价值属性。
对于“丑”字,《说文解字》释,“丑,可恶也。
从鬼。
西声。
”段玉裁注白;“非真鬼也”,“以可恶,故从鬼:”鬼是迷信观念的产物,是与人的死亡相联系的。
对生命的渴求热爱和对死亡的恐惧厌恶是人的本能之一,清代叶燮说,.“人皆美生而恶死。
”(《原诗》)可见古入的美丑意识,是与求生厌死的本能密切相关的。
又《释名·释言语》解释“丑”字说:“丑,奥也,奥秽如也。
”古人把有臭秽之气的东西看作丑的。
臭彩之气是入的嗅觉对象及其感觉结果,古人把丑的意识同嗅觉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与从五味、五声、五色角度谈美丑相通。
又《说文解字》解释“亚”字说:“亚,丑也,象人眉背之形。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丑与恶音义皆同”,“象人局背之形,象丑恶之状也”。
局,佝偻也,驼背人的形状给入以丑的印象,这里丑感是一种形式感。
由上述可见,丑的意识(当然同时也包括美的意识)是与人的本能和各种感觉的历史发展是相关的,凡是妨得、损害、压抑、削弱乃至否定人类生命的东西,或者说,凡是使人畏惧、憎恶、忌讳、悲哀的对象,都属于丑的范围。
到这是两个相对立、相连结的审美范畴。
老子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几何?”(《老子》二十章)认识了美也就认识了恶。
美丑之间大约有以下几层关系:①美和丑各有其质的规定性,它们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淮南子·说山训》中说:“琬琰之玉在湾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筆在茵之上,虽贪者不搏。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琬琰这种美玉掉在污泥中,再廉洁的人也会把它拾起;破竹筏和瓦器放在漂亮的褥席上,再贪心的人也不会要它。
可见美的东西究竟是美的,它即使被贬低,人们也不会贱视它;丑的事物终归是丑的,它即使被拍高,人们也不会珍爱它。
②美和丑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的纯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纯粹的丑,离开了美好就没有丑恶,没有丑恶也就没有美好可离。
美和丑的相对性有几种情况,首先,美的事物中包含有丑的因素,丑的事物中透美的成分,美丑是相互包孕相互渗透的。
《淮南子·说山训》日:“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蟆母是古代的丑女;但是她也有美的地方;西施是绝代美人,但是她也有丑的地方,可见美不是绝对完簪的,丑也不是彻底可恶的。
所以《吕氏春秋》说:“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也。
”其次,在一定的条件下,美与丑的价值属性是可以转化的。
一般地说,人皆美生恶死,但是,“逢、比之尽忠,死何尝不关?江总之白首,生何尝不恶?”(叶燮《原诗》)在这里,通常被认为丑恶的死难呈现出美的异彩,而被看作美好的生存则发出丑的幽光。
《淮南子·说林训》说:“耐耐在则好,在则丑。
”酒窝长在脸颊上是美的,长在脑门上就丑了。
再次,审美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如某一时代被认为美的,另一时代称之为丑,反之亦然。
唐代以丰腴为美,病弱为丑,而在清末却出现了林黛玉式的美的典型。
显得更丑,美的显得更美。
《管子·枢言》曰:“恶者美之充也,卑在尊之充也。
”丑的可以把美的衬托得更加充分,即更加美;《庄子·天运》中西施⑧美和丑可以互相映衬,使丑的之美与里人之丑形成鲜明对照。
西施之美被映衬得更加动人。
④以丑为美。
有几种情况,其一是指由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的偏执把本来是丑的事物当作美的。
葛洪曾指出过这种情况说:“以丑为美者有矣,以浊为清者有矣,以失为得者有矣。
”(《抱朴子、塞难》《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日,“参有恶者,其父出雨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
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光乎爱也”这位父亲的审美倾向就是受其固有的审美心理定势影响所致。
其二是指我国古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传统,把本来属于丑的范畴的事物看作是美的,这实质上是透过丑的形式发掘美的内蕴。
参见以丑为美]条。
·③在审美创造主体的参与下,丑可以转化为美,即所谓化丑为美。
王充说:“而沃者性美,树稼丰茂。
烧面填者性恶,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至人力,以助地力,其树稼与彼肥沃者相似类也。
”(《论衡·率性》)人通过努力可以把“性恶”的土地改造成“性美”的。
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在艺术创作中,化丑为美更为普遍。
参闽丹青能令丑者妍]条。
I以丑为美】指突破了一般形式美的处”。
满身花纹的斑竹、弯曲扭折而又布满纹样疙瘩的拐杖及根雕,都是以丑为美,丑怪之中藏美丽的。
用这样的审美观点来观察艺术,刘熙载发现学习书法艺术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
不工者,工之极也。
《庄子·山木篇》日:“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艺概·书概》)“求不工”,即不求工巧雕饰之美丽求拙朴自然之美,经人工雕琢之后而出现的抽朴自然之美,是技艺熟到炉火纯膏的结果,是一种艺术美的极致,故说“不工者,工之极也”.。
他还说:“俗书非务为妍美,则故托丑拙。
”(《艺概·书概》)托妍美丑柚,亦即是以丑为美。
另一方面,刘载还发现诗歌艺术也有类似情况。
“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然此但宜施之古体,若用之近体则不受矣。
是以害各有当也。
”(《艺概·诗概》)古体,指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近体,指讲究平仄对饮的音的、形式之美的格律诗。
认为韩愈(昌)的“以丑为美“,只运用于古体诗,而不适用于近体诗,那是因为和谐、整一的格律一旦被打破,近体诗就不成其为格律诗了,另外,更主要的是,.因为韩愈是反对讲究声律、对仗而恕视内容的骈体文的,面在诗歌创作中亦以“雄怪”自喜,所谓“若使乘耐骋雄怪”(《酬卢云夫望秋作》),这限“时有感激怨慰奇怪之辞”有关,也跟,“陈言务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有关,如《山石》便是“辞奇意幽”(《艺概·诗概》)之作。

为您推荐

文集于札,忠有恶

文集于札,忠有恶:【文集于札,忠有恶】摺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善与恶之分。 汉王充《论衡·佚文篇》:“贤圣定意于笔,笔集成文,文具情显,后人观之,见以正邪,安宜安记?足蹈于地,迹有好丑,文集于札,志有替恶。 故夫占迹以睹足,..

尽尽美

尽尽美:【尽尽美】从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提出的审美要求,一般地说,“美”是对艺术形式而言,“善”是对作品内容而言。 《论语·八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差也。 '谓《武》:‘尽美兔,米尽善也。 ””这是中国..

美动七情

美动七情:【美动七情】指势感特征,宋许题《许彦周诗话》,“时李端叔喜韩涯诗,诵其序云:‘姐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 ”“香”、“美”在此指艳情诗的审美特征。 但“美动七情”客观上也揭示了优秀文艺..

移风易俗

朴:【朴】指朴实、朴素的审美方式和审美风格。 它的含义和用法主要有三种:①指品格的纯朴,敦厚。 《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 ”《老子·五十七章》:“我无欲而民自朴。 ”《庄子·天运》“吾子天下无失其朴。 ”《..

真期精金美玉,伪则瓦碟黄土

真期精金美玉,伪则瓦碟黄土:【真期精金美玉,伪则瓦碟黄土】.以精美的金玉为喻,说明具有真实性的作品有着经久不变的审美价值,又以瓦砾粪士为喻,说明虚假的东西就象一堆废物,清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九《复李叔则书》,“..

气:【气】出哲学领域移用于文学美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 在古典哲学中,“气”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并推动其发展变化。 《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