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这是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一种概括。
晋刘琨《答卢谌》“音以赏奏,咪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
”李善注:“四美,音、味、文、言也。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遥襟甫畅,逸兴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
雎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后说的“四美”,义同于前,用以描述眼前盛况。
清汪师韩《诗学篡闻》;“宋、元后诗人有四美焉:日博,日新,日切,日巧。
既美矣,失亦随之。
学虽博,气不清也;不清无音节。
文最新,词不雅也,不雅则无气象。
耳也切而无味,则象外之境穷;巧而无情,则离中之意尽。
‘枯杨生华',何可欠也。
‘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其目远,其词文,其言曲而中,其事弹而隐,可与言诗,必也其通于《易》。
”所说的“四美”是博、新、切、巧。
所说的“四失”是:气不清、词不雅、无味、无情。
清厉志《白华山人诗说》卷一:“意味气韵,古人各有专长,少陵实能兼之。
常将此四者并聚胸中,偶一感触,遂并起而应之,故其诗独胜人一地。
后人不能具此四美在胸,如何能学步也!”将“意、味、气、韵”称之为四美,认为只有唐杜甫(少陵)才能兼有。
以上所说的“四美”,受到先秦韩非的一定影响。
《韩非子·爱臣》,“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
”以身贵、位尊、威重、势隆为四美,这反映了韩非的重视功利权势的法家美学思想。
重功利与重质轻文是关联的,他在《解老》篇中说:“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夹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后人说“四美”,另赋新的含义,有本质的不同。
[五藏】①指艺术风格美的种类。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名人画图语录》引用袁玄石云:“山水有五美:苍、逸、奇、圆、韵。
山水有五恶:嫩、板、刻、生、痴。
”认为苍老、飘逸、新奇、圆熟、气韵是山水画之五美,而稚嫩、板结、刻意、太生、痴拙为山水画之五丑。
②指人格美。
孔子认为从政应当“尊五美,屏四恶”,即是要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丑恶之政。
何谓五美?他回答说:“君子惠面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尧日篇》)意思是说,君子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让百姓劳动,百姓却不怨恨;有所欲求,但不贪婪;安泰矜持,但不骄傲;很威严,但不凶猛。
[六典】·①儒家学派对人格美的一种概括,《新书·道德说》“德者六美。
何调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此六者德之美也。
”②对自然美的一种概括,亦比喻人格美。
汉刘向《说苑·杂言》:“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声近徐而闻远,折而不挠,阙而不荏,壤而不岁,有瑕必示之于外,是以贵之。
望之溫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之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阿远者,君子比义焉;折而不绕、阙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之于外者,君子比情焉。
”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