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星 :
四川德阳人。先后在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等处学习,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佳木斯《人民日报》、哈尔滨《松江日报》、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等单位工作,历任东北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共东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等职。1954年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此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79年当选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
早在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时期,毛星就在何其芳领导下,参与《陕北民歌选》的编选工作。1956年毛星又受何其芳指派,带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云南民间文学调查组”赴滇西进行了近3个月的民间文学调查采录。1958年后,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简史和概况”的国家学术项目,毛星是其中的核心成员。1977年何其芳逝世后,毛星负责组织编写了大型集体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3卷本,150余万字),为撰写包括各兄弟民族文学内容的中国文学史作准备,也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撰写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观念和材料基础。
毛星不仅为中国民间文学学术事业做了重要的组织工作,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民间文学理论思想。《从调查研究说起》(1961)、《<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序》(1983)和《民间文学及其发展謭论》(1984)是他的代表性论著。他曾提出关于“这一个故事”的“忠实性”记录的方法论原则等一系列理论命题,是90年代以后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范式转换的先驱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