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R. :
生于底特律的一个黑人贫民窟。自幼被父母寄养于邻居家并改为现名。海顿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加之幼年遭弃、养父母夫妻关系紧张等原因,导致他罕有玩伴、性格内向,主要时间都在读书中度过。1936年,他自底特律城市学院肄业,随后加入联邦作家计划项目,从事黑人历史与民间文化研究。1941年,他就读密歇根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密歇根大学任教数年。1946年,他开始在田纳西州菲斯克大学长达23年的任教生涯。1969年,他重返密歇根大学担任英语教授,直至1980年去世。
在海顿的第一部诗集《尘世的心形》(1940)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哈莱姆文艺复兴对诗人的影响。在密歇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的诗艺进步很快,同时也养成对诗歌形式和技巧精益求精、反复推敲的创作习惯。这种习惯影响了海顿的创作数量,从4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的20余年间,他只发表了4部诗集,也未引起美国诗歌界的足够重视。直到1966年,他的诗集《怀念歌谣》在塞内加尔举办的第一届世界黑人艺术节上荣获诗歌类大奖,为他赢得世界级声誉。同年发表的《诗选》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这位非洲裔作家的诗歌成就,也让他成为新一代非洲裔诗人中的翘楚。1976年,他出任美国国家图书馆诗歌顾问,即后来的美国桂冠诗人,成为第一位获得此荣誉的黑人诗人。
海顿对美国黑人的族群身份问题极为关注,早年对黑人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研究让他意识到,不充分了解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因此,历史题材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航线》《逃亡者、逃亡者》等作品均以较长的篇幅和充满情感的语言细腻地再现了黑人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海顿对种族问题持温和、理性的态度,强调理解历史不是为了宣泄仇恨、激发斗争,而是要实现种族之间的和解。因此,他的历史诗歌固然以黑人悲惨历史为根基,却传达出他对复杂人性和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他不愿以“黑人诗人”自居,这种立场使他在60年代的民权运动高峰时期遭受到激进非洲裔作家的抨击。
除了创作大量反映历史、民族等重大话题的诗歌作品之外,海顿精雕细琢的诗艺技巧在那些呈现生活细节的作品中更加表露无遗。诗歌《悼念礼拜天女王》《夏日时光和活着的……》和《冬日礼拜天》等作品都以细腻的笔锋和特殊的视角赢得读者的喜爱。特别是诗歌《冬日礼拜天》对父爱的精彩呈现,让它成为海顿作品中最常被收录于各种文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