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哈拉,F.

    奥哈拉,F. :

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幼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格拉夫顿度过。1941~1944年,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一艘驱逐舰上担任声呐兵,随部队先后驻扎南太平洋和日本。二战后,他入读哈佛大学,尽管他十分迷恋音乐和视觉艺术,但是最终选择了英语专业,并在哈佛期间与J.阿什伯里相识,与他成为终生好友。1950年,他自哈佛大学毕业后转入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继续深造,一年后获得硕士学位。迁居纽约后,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谋得一份工作,并在1960年晋升为分管绘画与雕塑展览的副馆长。1966年7月24日凌晨,奥哈拉在海滩边遭遇车祸,不幸遇难。

奥哈拉才情恣肆、随和善交,活跃于纽约的艺术界和诗歌界。他似乎对所生活时代的政治斗争、宗教信仰、爱国主义等宏大话题都提不起兴趣,而是全身心沉溺于现代抽象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电影、戏剧所构成的文艺世界之中。尽管自入读哈佛之后,他便对诗歌创作抱持严肃的态度,但这种严肃却丝毫没有沾染功利气息。在他看来,诗歌创作完全是个人之间的事,是作家为共同情境下的单一读者而作。这一理念设定让诗歌创作不再受所谓文学传统和普通读者理解能力的节制,从而实现了作家心理无意识的自由流露,包括对受压抑人性乃至人类兽性的宣泄,此即奥哈拉的“单人主义”创作理念。在创作技法上,他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的影响,强调创作的即兴特征。同时结合自身对当代抽象绘画和音乐艺术的理解,极力将视觉和音乐元素融入诗歌作品中。对上述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的强调使得奥哈拉的创作始终呈现出一种两面性:一方面,他的作品由于话题的日常随性、结构的平实松散以及语言的简白直接而对读者具有相当大的亲和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诗歌不遵章法,不守传统,而是作家意识的自由投射,呈现出一种“个人化诗学”特性,给读者理解作家的意图构成挑战。

奥哈拉兴趣广泛,特别注重诗歌创作的即兴特性而又不在意个人诗名,这使他虽然不时创作出有如神助的良品佳制,却难免留下一些粗糙、草率的作品。他生前发表的诗歌作品并不太多,只有9部诗集,在诗歌界的影响也相对有限。随着D.艾伦主编的《美国新诗》(1960)对纽约派的介绍,特别是艾伦主编的《弗兰克·奥哈拉诗歌合集》(1970)获得国家图书奖之后,奥哈拉在美国诗歌界的地位才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诗学声望得到提升。不仅被视为纽约派诗歌创始人之一,而且成为继E.庞德、W.史蒂文斯等第一代诗人和E.毕晓普、K.雷克斯罗斯等第二代诗人之后的第三代诗人的翘楚。

为您推荐

乔万尼,N.

乔万尼,N. : 生于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幼年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长大。1960年,她入读菲斯克大学,曾一度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遭除名。1967年,在最终获菲斯克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之后,她曾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和..

霍尔,D.

霍尔,D. : 生于康涅狄格州的哈姆顿。20世纪50年代初,他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1953~1961年,阅读中的霍尔担任杂志《巴黎评论》的首任诗歌编辑。1957~1975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此后,他辞去教职,与妻..

奥斯翠克,A.

奥斯翠克,A. : 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她自幼学习作诗绘画,立志要做一位艺术家。1959年在布兰迪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深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自1965年开始,她..

贝里曼,J.

默温,W.S.

默温,W.S. : 生于纽约。幼年在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度过。1944年,他入读普林斯顿大学,主修文学和罗曼系语言。毕业后,他曾在西班牙短暂担任过家庭教师。1951~1956年,他旅居伦敦,主要靠为英国广播公司翻译..

赫克特,A.

赫克特,A. : 生于纽约一德裔犹太人家庭。1941年入读纽约巴德学院。3年后,赫克特中断大学学业,参军奔赴欧洲战场。1946年,他在肯庸学院继续学业,1947年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爱荷华大学、史密斯学院、..

埃伯哈特,R.

埃伯哈特,R. : 生于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卒于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他先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后又在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31~1932年,他曾一度担任暹罗(今泰国)国王拉玛七世儿子的家庭教师。1933年起,他在马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