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温,W.S.

    默温,W.S. :

生于纽约。幼年在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度过。1944年,他入读普林斯顿大学,主修文学和罗曼系语言。毕业后,他曾在西班牙短暂担任过家庭教师。1951~1956年,他旅居伦敦,主要靠为英国广播公司翻译西班牙及法语文学作品为生,同时从事戏剧与诗歌创作。返回美国之后,他最终放弃戏剧写作,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工作。20世纪50~60年代的默温深度参与反文化运动,并高调反对越南战争。1976年,他与妻子一道归隐夏威夷,在创作和翻译之余致力于恢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植被。

大学期间默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1952年,他的诗稿《雅努斯神的面具》入选《耶鲁青年诗人丛书》。此后,默温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里笔耕不辍,成为当代美国的高产诗人,先后出版诗集30余部。其中,诗集《搬梯子的人》(1970)和《天狼星的阴影》(2008)分别获得普利策奖,诗集《迁移:新旧诗选集》(2005)获得国家图书奖。他还获得博灵根奖、勒诺·马歇尔奖、罗斯莉莉奖、雪莱纪念奖,以及洛克菲勒、福特、蓝南等众多基金会的资助。1988~2000年,他当选为美国诗歌学会理事,2011年,他成为第17任美国桂冠诗人。

默温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以前,他善于借助人格面具展开智性冥思,诗歌形式精致、语言精雅、象征丰富。此阶段的作品虽然展示出默温深厚的传统诗学功力,却也暴露出他过于拘泥于现代派诗学信条,风格拘谨、苍白的不足。60~70年代中期,默温因从事罗曼系诗歌翻译多年,受西班牙语诗人的影响和启发,逐渐形成行文简练、语言质朴的新风格。他有意绕开先前乐此不疲的抽象象征建构,着意呈现意识的自由流动。此后,他又在反文化运动中接触到中国古诗和佛禅文化,把禅宗的虚空、顿悟等思想作为诗歌表达的重要主题。70年代中期,默温迁居夏威夷,他的诗歌和他的生活一道,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返璞归真、融入自然成为默温此阶段诗歌的重要特征。形式上,他既不追随定规,也不刻意求新,给人以洗尽铅华之感。主题上,默温笔下多为赞美热带自然景观,感叹人类对自然的伤害,以及参禅修行的顿悟。默温虽然成名很早,诗才却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在进入21世纪后连续出版多部高质量诗集,成为当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除诗歌创作之外,默温还在翻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60多年来,他翻译的作品近30部,翻译的语种包括西班牙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中古英语以及梵语、意第绪语等,1969年获美国笔会翻译奖,2013年获哈罗德-默顿-兰顿翻译奖。

为您推荐

赫克特,A.

赫克特,A. : 生于纽约一德裔犹太人家庭。1941年入读纽约巴德学院。3年后,赫克特中断大学学业,参军奔赴欧洲战场。1946年,他在肯庸学院继续学业,1947年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爱荷华大学、史密斯学院、..

埃伯哈特,R.

埃伯哈特,R. : 生于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卒于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他先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后又在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31~1932年,他曾一度担任暹罗(今泰国)国王拉玛七世儿子的家庭教师。1933年起,他在马萨..

蒙克,K.

蒙克,K. : 生于东南部洛兰岛一个笃信宗教的家庭,1944年被盖世太保暗杀于锡尔克堡。曾到哥本哈根学习神学,获神学学位后于1924年被任命为牧师,一直在西日德兰贫瘠的凡德尔斯厄当牧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平斯基,R.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人公派回忆少年时代在印度的生活。家人和亲友,老师和同学,父亲动物园里的动物,以及出身印度教的他如何皈依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同时信仰三种宗教。第..

阿什伯里,J.

阿什伯里,J. : 生于纽约州罗切斯特。为纽约派诗歌创始人之一。幼年在安大略湖边一家农场上度过。20世纪40年代后期就读于哈佛大学,与F.奥哈拉、K.科克等后来的纽约派骨干成为好友。1955年起,他旅居法国1..

布罗茨基,J.

布罗茨基,J. : 生于苏联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卒于纽约。15岁辍学谋生,干过许多杂工。他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古典哲学。1963年,因为创作“淫秽和反苏维埃”诗歌遭受苏联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