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温,W.S. :
生于纽约。幼年在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度过。1944年,他入读普林斯顿大学,主修文学和罗曼系语言。毕业后,他曾在西班牙短暂担任过家庭教师。1951~1956年,他旅居伦敦,主要靠为英国广播公司翻译西班牙及法语文学作品为生,同时从事戏剧与诗歌创作。返回美国之后,他最终放弃戏剧写作,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工作。20世纪50~60年代的默温深度参与反文化运动,并高调反对越南战争。1976年,他与妻子一道归隐夏威夷,在创作和翻译之余致力于恢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植被。
大学期间默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1952年,他的诗稿《雅努斯神的面具》入选《耶鲁青年诗人丛书》。此后,默温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里笔耕不辍,成为当代美国的高产诗人,先后出版诗集30余部。其中,诗集《搬梯子的人》(1970)和《天狼星的阴影》(2008)分别获得普利策奖,诗集《迁移:新旧诗选集》(2005)获得国家图书奖。他还获得博灵根奖、勒诺·马歇尔奖、罗斯莉莉奖、雪莱纪念奖,以及洛克菲勒、福特、蓝南等众多基金会的资助。1988~2000年,他当选为美国诗歌学会理事,2011年,他成为第17任美国桂冠诗人。
默温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以前,他善于借助人格面具展开智性冥思,诗歌形式精致、语言精雅、象征丰富。此阶段的作品虽然展示出默温深厚的传统诗学功力,却也暴露出他过于拘泥于现代派诗学信条,风格拘谨、苍白的不足。60~70年代中期,默温因从事罗曼系诗歌翻译多年,受西班牙语诗人的影响和启发,逐渐形成行文简练、语言质朴的新风格。他有意绕开先前乐此不疲的抽象象征建构,着意呈现意识的自由流动。此后,他又在反文化运动中接触到中国古诗和佛禅文化,把禅宗的虚空、顿悟等思想作为诗歌表达的重要主题。70年代中期,默温迁居夏威夷,他的诗歌和他的生活一道,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返璞归真、融入自然成为默温此阶段诗歌的重要特征。形式上,他既不追随定规,也不刻意求新,给人以洗尽铅华之感。主题上,默温笔下多为赞美热带自然景观,感叹人类对自然的伤害,以及参禅修行的顿悟。默温虽然成名很早,诗才却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在进入21世纪后连续出版多部高质量诗集,成为当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除诗歌创作之外,默温还在翻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60多年来,他翻译的作品近30部,翻译的语种包括西班牙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中古英语以及梵语、意第绪语等,1969年获美国笔会翻译奖,2013年获哈罗德-默顿-兰顿翻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