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玛仪尔·法希赫

    伊斯玛仪尔·法希赫 :

生于德黑兰。父亲是一位小商人,但在伊斯玛仪尔·法希赫刚2岁时就去世了。在完成中学教育之后,法希赫工作了几年,然后离开德黑兰,前往美国求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之后,居住在旧金山,与一位挪威姑娘结婚。然而,不幸的是其妻子在分娩的时候连同腹中胎儿一起去世。在度过一段悲伤的时光之后,法希赫前往密西根大学再次求学,但是未能拿到硕士学位就放弃了学业,回到了伊朗德黑兰。通过作家萨迪克·楚巴克的介绍,1963年进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工作,并被派往盛产石油的南方,在阿巴丹石油学院任教。1980年,两伊战争开始之后,阿巴丹石油学院关闭,法希赫以退休待遇回到德黑兰。2009年,因脑溢血去世。

法希赫以长篇家族系列小说著称,所有的作品不论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集,都是讲述同一个家庭阿里杨家族的故事。大地主哈桑·阿里杨娶了两房妻子,两个妻子生育了众多子女,还有众多的孙辈。法希赫所有的小说都是关于这个家族成员的故事,通过这个家族人物的命运变迁反映出1921~1971年伊朗社会的大变革,其小说集《生涩的葡萄酒》(1966)、《熟悉的土地》(1970)、《盲瞎的心》(1973),甚至其关于两伊战争的小说《62(1983)年冬天》(1987),都是讲述阿里杨家族的故事。其中,《盲瞎的心》是法希赫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伊朗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伊朗大地主贵族家族没落消亡的优秀之作,表现了在漫长的时光中遗失的一代;而《62(1983)年冬天》则是伊朗“战争文学”的杰出作品。

为您推荐

《沙里夫江,沙里夫江》

《沙里夫江,沙里夫江》 : 出版于1965年。小说是伊朗“土地改革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以大地主阿斯兰尼与贾航苏兹上校(代表国家强权)之间的较量为主线。上校想夺走阿斯兰尼在加拉尔阿巴德的未开垦的地产,阿..

方修

方修 : 出生于中国,原籍广东潮安。1938年随母亲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与父亲团聚。1951年起担任《星洲日报》编辑,主持《星洲周刊》杂志,兼编《妇女园地》《儿童园地》《社会服务》。1956年调编《南洋新闻》,..

伊兹丁·穆纳赛赖

伊兹丁·穆纳赛赖 : 生于巴勒斯坦哈利勒省。从小喜欢写诗,少年时期便在当地畅销的文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68年,在开罗大学取得了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教义学学士学位。随后移居约旦。1970~1973年担任约旦..

《克利达尔》

《阿胡夫人的丈夫》

《阿胡夫人的丈夫》 : 出版于1961年。阿富汗尼是自由撰稿人,《阿胡夫人的丈夫》是其长篇处女作,被伊朗图书学会评为1961年最佳图书,并得到当时伊朗文学评论界的盛赞,小说的名声远远超越了作者本人的名声..

阿尔伯特·曼米

阿尔伯特·曼米 : 生于突尼斯城的犹太贫民区,卒于法国巴黎。父母均为犹太人,兼有柏柏尔族血统。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哲学系,后赴法国索邦大学进修,回国后在一所高中任教。突尼斯独立后迁居法国,任教于技校..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 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1978年出版,作为苏联高校教科书通行于世。中文版由王忠琪等翻译,更名为《文学原理》,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波斯别洛夫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文论界庸俗社会学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