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阿尔,J.

    古阿尔,J. :

生于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个爱尔兰裔天主教家庭,从小随父母去百老汇看戏,11岁时与小伙伴演出了他的三则短剧,成为地方报纸称道的小小剧作家。在乔治城大学英语系读书期间,他每年写作一部新剧并曾赢得戏剧竞赛奖。1960~1963年他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编剧,取得艺术硕士学位。1966~1968年古阿尔应邀参加了尤金·奥尼尔戏剧中心主办的前三届全美剧作家会议,分别演出三部新作,依次是仅完成第一幕的《蓝叶屋》(1966)、探讨个人身份与规训社会之矛盾的奥比奖剧作《穆吉卡》(1967)、有着电影蒙太奇般非常规结构的《逃避》(1968)。这些剧作成为古阿尔职业戏剧生涯的起点,1969年古阿尔尝试以《逃避》初涉百老汇,但很快便因票房不佳而被迫停演。

他的作品在耶鲁大学等地方剧场和外外百老汇找到了热情的观众。1966年独幕剧《周二告诉你一件事》和《年度最可爱的午后》先后在西诺咖啡馆演出,古阿尔随之成为外外百老汇的弄潮儿,为20世纪60年代末另类戏剧的崛起做出了贡献。70年代古阿尔的主要剧作大多在外百老汇公共剧院首演,如《马可·波罗独唱》(1977)、《有钱又有名》(1976)、《身体的风景》(1977)等。这些剧作嘲讽当代美国梦的虚妄,揭示大众传媒和流行文化如何误导人们过度追求财富、名望和自恋的想象,人与人之间冷漠、隔绝,难以建立真正的精神联系。

古阿尔凭借《蓝叶屋》获得美国最佳戏剧奖1971年古阿尔完成搁置已久的《蓝叶屋》,该剧在外百老汇轰动演出近一年,成为古阿尔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剧作,先后斩获奥比奖、纽约剧评人奖和四项托尼大奖。古阿尔多年后重访美国梦的另一部剧作《六度隔离》(1990)也风靡外百老汇。该剧在林肯中心成功首演,一举获得奥比奖、纽约剧评人奖、英国劳伦斯·奥利维尔奖等多个奖项。

古阿尔在关注当代美国梦的同时也尝试追溯美国梦的历史。70年代末他开始写作《莉迪·布里兹》四部曲,已演出三部,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是《女人与水》(1985)、《栀子花》(1982)、《莉迪·布里兹》(1982)。《栀子花》和《莉迪·布里兹》经改写后分别更名为《布尔芬奇的神话》和《下一任务的神圣》。组剧围绕莉迪·布里兹及其在内战中护理过的几位受伤士兵展开,讲述这些理想主义者在战后建立乌托邦社会的努力。另一部历史剧是关于美国前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自传写作的《些许强人》(2002),该剧无视连贯性法则的结构令很多观众和剧评人颇感困惑。《自由有色人》(2010)则是受导演G.C.沃尔夫委托创作的以1801~1806年新奥尔良主权变更为背景的历史喜剧,当时新奥尔良从西班牙转手法国再经路易斯安那购地成为美国领土,这一变更给剧中的唐璜式主人公、新奥尔良最富有的黑白混血儿雅克·阔内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阿尔六十年来一直保持高产,他的其他较知名长剧包括改编自电影剧本的《迈阿密上空的月亮》(1987)、追索世外桃源及其幻灭的《四只狒狒拜太阳》(1992)、时间跨度长达50年的《好莱坞湖》(1999)、《蓝叶屋》续集《乔叟在罗马》(2001)等。除此之外他还创作音乐剧剧本,1971年曾以改编W.莎士比亚剧作的《维洛那二绅士》获得托尼最佳音乐剧剧本奖。古阿尔也涉足影坛,他曾在耶鲁学习电影编剧并教授相关课程,创作了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的《大西洋城》等电影剧本,他也是《六度隔离》电影改编的编剧。但古阿尔从事电影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谋生,他坚决抵制自然主义的厨房水槽戏剧,认为那种风格更适合电影和电视,而戏剧应该挑衅观众的认知能力而非取悦观众。

古阿尔有着不同寻常的古怪幽默感,闹剧、悲喜剧、荒诞剧、滑稽戏仿、黑色幽默、音乐歌舞、单人脱口秀等各种喜剧类型在他的作品里信手拈来,情节之怪诞也常常令人惊奇。他喜欢运用意识流独白和元戏剧手法,并擅于化用闪回、闪前、交叉剪辑等电影技巧。兴之所至的奇幻风格令他的一些剧作在观众看来匪夷所思,一些学者和剧评人也认为他的作品虽然语言机智,但结构松散,叙事随意,人物行为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因此他的艺术光芒常常被D.马梅特和S.谢泼德等同代剧作家遮蔽。但古阿尔的奇异风格对下一代美国剧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P.沃格尔、T.库什纳等人都曾表示受益于他,通过在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讲授的编剧课程,他也给更多青年剧作家带来了启示。

为您推荐

尼耶米宁,P.

尼耶米宁,P. :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市议员。家中有丰富的藏书,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时代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毕业后做中学教师,同时从事诗歌创作和翻译。诗集有《石器..

怀尔德,T.

怀尔德,T. : 生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的公理会清教徒家庭,卒于康涅狄格州哈姆登镇。他的外交官父亲1906~1914年在香港和上海任总领事,因此怀尔德主要在中国度过童年,古老、辽阔、饥荒的中国给他T.怀尔德在..

萨恩德尔,C.

萨恩德尔,C. : 生于克里斯蒂尼亚城(今奥斯陆),卒于瑞典乌普萨拉。父亲曾在法国海军当过中尉,后来是挪威海军军官。母亲是农村穷牧师的女儿,由于生活所迫,才嫁给了比她大18岁的父亲。父母不如人意的婚姻生活,..

《蜂巢》

狄金森,E.

狄金森,E. : 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一律师家庭,卒于阿默斯特。祖上是当地的望族,父亲曾一度出任国会议员,家庭以保守的传统自诩。她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单调而平静,很少外出,仅作过..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 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县系列小说之一,讲述一个下层白人佃农家庭的堕落与解体。故事开始时,安斯·本德伦的妻子艾迪·本德伦正在弥留之际,她亲眼目睹家人为其准备棺材,希望死后与娘家人葬..

霍夫兰德,R.

霍夫兰德,R. : 生于卑尔根。他用新挪威语进行文学创作,作品有小说、戏剧,诗歌,儿童作品,还有论文集。此外还翻译了大量法国、德国、英国和北欧各国的文学。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也颇深,是挪威当代杰出的多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