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记》

    《风土记》 :

“风土记”原是中国古代书籍的名称,是由晋代周处撰写的记述各地风俗的地方风物志,日本从平安时代开始用于指称中央政府命令地方官员编撰的地方志类的文书。其在广义上,指所有记述地方风物的文书或书籍,在狭义上,则一般指奈良时代由元明天皇诏令地方官员编撰的地方志书。

公元713年5月,元明天皇下令各地官员仿照中国的地方治理模式,勘查所辖之地的风物,并行文报告郡名由来、地方传承、当地物产以及土地形态等地方状况。此类报告性质的文书在当时被称作“解”,是地方上报中央的官方文书,全部使用汉文或变体汉文撰写。进入平安时代后,可能由于这些文书多有散逸,925年12月,中央政府又以“太政官符”的形式再次命令各地重新上报或编撰地方风物,同时约在此前后开始将此类地方志性质的“解文”称作“风土记”。现存文献中,平安时代编撰的地方志主要是由地方官厅保管的旧文书,而奈良时代的风土记大都只有佚文,现在保存尚属完整的有《出云国风土记》《播磨国风土记》《常陆国风土记》《肥前国风土记》《丰后国风土记》,其中《出云国风土记》最为接近完本。

这五国的风土记在编撰责任人的层级上稍有不同,其中《播磨国风土记》《常陆国风土记》的责任人为国司层级,《肥前国风土记》《丰后国风土记》的责任人为大宰府的官员,而《出云国风土记》的编撰责任人则是当地豪族出云臣广岛。编撰责任人的层级差异使五国《风土记》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编撰风格,由于《肥前国风土记》和《丰后国风土记》的责任人是中央派往地方的官员,所以其所呈现的编撰原则是国家主义,其以《日本书纪》的内容为基本准则对本地的地方传承进行改造。与此相反,《出云国风土记》则具有明显的地方主义色彩,对于《日本书纪》的“天皇中心主义”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记述了大量出云本地独有的神话传承,因而保有了真正的地方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八束水臣津野为主角的国引神话,其讲述了为弥补出云国土地狭小的缺点,八束水臣津野用大网网住新罗、北陆等地的小岛,口称“国来国来”而牵引至出云,扩大出云国国土的故事。

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各地仍在编撰风土记,如江户时代编撰了《新编会津风土记》《纪伊续风土记》等。为区别于后世编撰的风土记,奈良时代的五国风土记被称作“古风土记”,而文学史上所说的风土记一般都是指以五国风土记为代表的“古风土记”,以及散逸在《释日本纪》《万叶集注释》等古代书籍中的佚文。

“古风土记”不仅记录了日本奈良时代的各地地理、地方文化等知识,还留存了《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未曾收录的地方神话、传说、歌谣等,是研究日本奈良时代地方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由于其以汉文或变体汉文撰写,所以“古风土记”也是考察古代东亚汉文创作样态的珍贵文本。

为您推荐

《土佐日记》

《土佐日记》 : 约成书于承平五年(935)。有藤原定家、藤原为家、松本宗纲、三条西实隆据纪贯之的亲笔本抄写的四个系统的抄本传世,尤其是藤原定家于1235年抄写的定家本中,有两页纪贯之亲笔本的临摹,现存于..

日野启三

日野启三 : 生于东京。幼时因家人工作关系在朝鲜生活近十年,直到二战结束后被遣返回日本。1952年,从东京大学文学部社会学科毕业,就职于读卖新闻社。1960年,作为特派员前往当时仍处于军政体制下的汉城(今..

内向的一代

内向的一代 : 得名于1971年3月文艺评论家小田切秀雄在《东京新闻》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其认为最近的新人作家和评论家只想在个人范围内寻找作品真实感,具有脱离意识形态的特点,是“内向性文学的一代”。..

宇野浩二

《羊之歌:我的回想》

我的回想》: 《羊之歌:我的回想》 : 最初连载于1966年10月至1967年3月、1967年7月至1967年12月的《朝日期刊》,1968年岩波书店将其编辑成两本书,分别以《羊之歌——我的回想》和《续 羊之歌——我的回想》..

《罗生门》

《罗生门》 : 最早发表于1915年《帝国文学》11月号,1917年5月与《鼻子》《芋粥》等短篇小说合为短篇小说集《罗生门》由阿兰陀书房出版,1922年又被收录到改造社出版的选集《沙罗之花》中。故事以日本古..

《乱离骨灰鬼胎草》

《乱离骨灰鬼胎草》 : 最初收录于福武书店1984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中。小说讲述了卵塔村地形奇特,与世隔绝,村民们通过开凿花岗岩过上了富庶的生活,但也因此遭到城里人的歧视和厌恶。为摆脱这种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