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和巳 :
生于大阪,卒于东京。京都大学毕业。历任立命馆大学讲师、明治大学、京都大学副教授。文艺奖获得者。1949年7月,进入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学专业学习,在校期间接近左翼学生运动,加入“京大文艺同人会(京大作家集团)”,积极参加《现代文学》组织的文学活动,与作家小松左京、大岛渚等多有交往。1959年4月担任立命馆大学讲师,常与日本汉字学家白川静、梅原猛等交往。
1962年发表长篇小说《悲器》,荣获第1届文艺奖。《悲器》直面日本战后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分析了无神论者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切中了社会时弊,获得广泛好评,后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1963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创作思想和方法受埴谷雄高、野间宏等“战后派”作家的影响,作品富有社会性和哲理性。创作了《散华》(1963)、《忧郁的党派》(1965)、《我心非石》(1964~1966连载)、《邪宗门》(1965~1966连载)、《堕落——或是内在旷野》(1969)、《日本的恶灵》(1966~1968连载),以及《黄昏之桥》(1968)等大量作品。
《忧郁的党派》描写了1952年反对“破坏活动防止法”的斗争和“五一流血”事件中几个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在斗争遭到挫折后的表现和个人结局。小说发表于反对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的斗争之后,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被称为“挫折文学”。绝望、破灭、堕落、黑暗等负面意识构成了高桥文学的思想核心。他作品的主人公,或是受国家或者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排斥,或是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主动选择远离逃避,总之他们无一例外都被放逐于地狱,在地狱中煎熬,却为正义而呐喊。
1969年6~10月连载完成了《我的解体》。1970年4月,因剧烈腹痛前往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确诊罹患结肠癌。1971年5月3日病逝于东京,年仅39岁。
其他作品还有《孤立无援的思想》(1966)、《新的长城》(1967)、《捨子物语》(1968)、《孤立忧愁中》(1969),中国文学研究著作《李商隐》《王士祯》,以及文艺评论《文学的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