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斯,S. :
生于肯塔基州陆军基地诺克斯堡,从小因父亲的职业随家人频繁搬迁,虽不安定但令人兴奋的童年影响了她未来的作品。中学时期在德国度过的4年尤其塑造了她的自我认知,在那里她可以忘记自己的肤色,单纯体验作为一名外国人的感受。
1982年,帕克斯在马萨诸塞州曼荷莲学院就读时参加了J.鲍德温的小说写作研讨课,在鲍德温的建议下开始创作剧本,第一出短剧《罪人之地》(1984)在学校演出。毕业后帕克斯赴英国伦敦学习表演一年,然后回纽约开始了她的剧作家生涯。1989年她的第一部长剧《第三王国不可察觉的易变性》在布鲁克林一家只容纳75人的小剧场首演,与主题相呼应的新锐实验风格一鸣惊人,获得奥比最佳美国新剧奖。这部充满隐喻的反现实主义剧作以诗歌的语言、爵士乐的结构呈现了奴隶贸易给几代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和身份困境。在她同年完成的另一部长剧《全世界最后一个黑人的死亡》(1990)里,最后的黑人在一个被描述为“伟大的历史之洞”山寨版里反复死去。《爱情花园里的信徒》(1992)讽刺了婚嫁仪式。在《美国戏剧》(1993)里,第一幕以独角戏形式聚焦一个抛妻弃子的无名黑人父亲,他为追随大人物林肯的脚步而在山寨版“伟大的历史之洞”主题公园一遍又一遍扮演被刺杀的林肯,直到假戏真做丢了性命;第二幕他的妻儿从遥远的家乡来到这里寻找并埋葬他的遗骨。1996年帕克斯以《维纳斯》(1996)一剧再获奥比奖,该剧借B.布莱希特的叙事剧手法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一位黑人女青年从南非被诱拐到欧洲,成为马戏团畸人奇观、发泄性欲的工具和科学研究对象,甚至受陷害致死后其骨骼还要继续被展览。
从《维纳斯》开始,帕克斯从早期的风格化实验逐渐回归更为传统的线性情节和人物塑造。在N.霍桑经典小说《红字》的启发下,她创作了两部以海斯特为主角的女性主义悲剧,分别是《基因》(1999)和《头牌A》(2000)。2001年在外百老汇公共剧院首演的《得胜狗/落败狗》则以现实主义手法重访《美国戏剧》的主题,这一次靠扮演被刺林肯谋生的是黑人林肯,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则以林肯的刺杀者布思命名,这对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兄弟俩生活在梦想和失败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弟弟布思在争吵中开枪杀死了“林肯”。
《得胜狗/落败狗》主创人员
帕克斯的剧作包括《365天/365剧》(2006)、《父从军归》(2009)和《恩典之书》(2010)等。《365天/365剧》是一年里日攒一剧结集而成。《父从军归》则是计划由九部分组成的史诗长剧,中心人物是一个名叫“英雄”的南方黑奴,讲述他在内战爆发时为换取自由而作为南方士兵参战以及战后回家的奥德赛故事,2014年已完成的第一、二、三部分在公共剧院成功首演,翌年入围普利策奖。《恩典之书》以现实主义探讨被渴望、激情、梦想扭曲的家庭关系。
S.帕克斯签售《365天/365剧》
作为一名颇有实践经验的音乐爱好者,帕克斯还是《雷·查尔斯现场!》(2007)、《波吉与贝丝》(2011)等音乐剧的编剧,并亲自创作了《父从军归》等剧作里的歌曲。她的影视剧本则包括斯派克·李执导的电影《六号姑娘》(1996)、根据Z.N.赫斯顿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他们眼望上苍》(2005)等。200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夺母记》(2003)出版,书中复现了她在戏剧创作中的幽默机锋和对人物声音的灵敏捕捉。帕克斯还曾先后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等机构教授创意写作。
帕克斯继承了前辈黑人作家的民族自豪感,在关注民族认同的同时也审慎细察种族内部的性别政治。记忆、历史、语言等是帕克斯作品里反复出现的重要主题,但作为一个直言不讳的普世主义者,帕克斯在成长过程中也受到很多经典白人作家的滋养,从古希腊悲剧到欧美现代主义都是她任意汲取的艺术源泉。在她的作品里,来自爵士乐的“重复与修改”手法等黑人美学元素与现代主义风格并存,多样性和复杂性打破了任何本质主义的限定。《得胜狗/落败狗》2002年获普利策戏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