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普密萨 :
生于巴真府,1965年5月5日在普潘山区遇害。5月5日泰国作家日就是纪念集·普密萨的。1952年毕业于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后入巴讪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做过教师,办过多种刊物。在1950年大学一年级时即开始写作,由于文章内容尖锐,触犯了当局,沙立政府于1958年以“与共党合谋,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在狱中他仍不辍写作。1964年获释。出狱后仍然不断受到迫害,1965年初便逃入森林,参加了武装斗争,不幸于同年被暗杀。集·普密萨才华过人,精通英、法、中、高棉等文字,对语言、文学、历史、古籍等都有很深造诣,留下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著作。
集·普密萨的诗很受文坛推崇,对后来的诗人,特别是1973年10月14日运动前后的青年诗人影响极大。他的诗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初期,即他在朱拉隆功大学学习时期(1947~1952),诗作带有思想上和形式上的探索性质。第二个时期(1953~1957)是他思想上的转变时期,他写了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社会的不公和对新社会向往的诗。第三个时期(1958~1965)是他被监禁和牺牲前的时期,此时他的诗作最为成熟完美。他的诗尖锐泼辣,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有一股凛然的正气。他用这样的诗句咒骂统治者和剥削者:“魔鬼本吃荤/却把斋戒谈/本性实下流/岂能出善言!”他揭露社会的黑暗,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国土名曰泰/四处多黑暗/恶鬼嘶鸣叫/休矣食人番/报人主正义/道路阻且险/大众团结起/阵线盘石般。”而对人民他却有赤子之心:“大众是主人/恩情重如山/俯首甘为牛/为民犁好田。”
集·普密萨还是一位翻译家,他译过诗,与别人合译过高尔基的《母亲》及其他小说。在文艺理论上也有建树,他提出了“艺术为人民”的口号,弥补了“艺术为人生”含义表达上的不足,并从理论上论述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对泰国进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