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讲: 佛教称谓。类似儒家教学以高徒代讲。始见于东晋。《高僧传·道安传》记道安游学至邺(今河南临漳县境)遇见西域僧佛图澄,澄一见安便加赏识,与语终日。众人见安形貌不称,部以轻怪。澄告众曰:此人远识,非等闲之辈。安因事澄为师。澄讲学时,安每复讲。众人纷纷提出疑难,安挫锐解纷,行有余力。其讲不单纯为复述师说,而可计对疑难,在问答中加以自由发挥。此制在唐代亦流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记,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山东文登县青宁乡赤山禅院讲经之会,便有此制。一般由法师讲学毕,然后由其高徒进行复讲,以检验学业,增强教学效果。此制为中国佛教教育独创,延续至今。
为您推荐
伊存授经: 伊存,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内)使者。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三国时魏国鱼豢的《魏略·西戎传》记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
2 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日复立者,其人也”(景庐,《..
祜巴: 即都统长老,通常为寺主僧。傣族佛教寺院僧阶之一。学僧(沙弥)升“都”(比丘)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钻研,掌握较多的佛经知识,便可升为“祜巴”。具有崇高威望,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佛教领袖。他们为僧时间长,学识水平高,能..
讲导十法: 佛教寺院讲学仪式。宋僧元照在其《四分律行事抄资记》卷三《释导俗篇》中,把唐以来的佛教寺院讲学仪式,总归为十法。记云:“初礼三宝,二升高座,三打磬静众,四赞呗,五正说,六观机进止,问听如法,乐闻应说,七说竟迥问,八复..
卧各夫: 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宗教公产”、“宗教基金”。伊斯兰教指符合教法而建立的公共财物、公益事业、慈善组织、慈善基金等(如清真寺房产、
土地、用具、经典等)。一般来自穆斯林的捐献、遗产及寺院土地收入。其..
帕: 即沙弥。傣族佛教寺院僧阶之一。傣族男子到了入学年龄必须出家为僧,在寺院中学习文化知识,接近成年时还俗。主要学习傣文,因为佛经都用傣文写成。每日清晨、黄昏,在特定的僧人带领下,朗读傣文,学习字母、拼音、构句以及..
俗讲: 佛教讲学形式。始见于初唐。应用转读、梵呗和唱导来作佛经的通俗讲演。其根据经义,敷演似小说。话本文体为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分为三类,一讲经文,内容以敷衍全经者为多;二押座文,为开讲前使听众专心一意而概括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