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701—761;一说 698—759)

王维(701—761;一说 698—759): 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进士。天宝末,为给事中。肃宗时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博学多艺,以诗名盛称于开元、天宝间。前期诗作以边塞为题材,风格雄浑。但主要成就为山水诗,反映其追慕恬静和禅理生活,艺术上达到“体物精微、状貌传神”的境界。书、画亦臻其妙。擅草隶,尤工画山水。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气势重深。所画山水松石,迹似吴道子,而风格特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甚大。至明末万历时,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等提出南北分宗说,以王维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崇南贬北,南宗成为正宗,风行三百年。相传所作山水论、山水诀,系画工口诀,藉王维之名以传。存世作品有《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著有《王右丞集》。

为您推荐

韩愈(768—824)

韩愈(768—824): 唐文学家、教育家。字退之,河内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因韩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官至吏部侍郎,死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或韩文公。三岁父母双亡,由兄嫂教养成长。贞元进士。曾任县令、州刺史、监察..

萧昕(702—791)

萧昕(702—791): 唐学官。字中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少补崇文进士,开元中举博学宏辞。历官左抬遗、中书舍人、秘书监、国子祭酒、工部尚书、太子少傅、礼部尚书。为国子祭酒时,建议重视整顿太学,被采纳,并颁《崇太学诏》,令节..

郑馀庆(746—820)

郑馀庆(746—820): 唐学官。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勤学善文,通究六经。大历进士,贞元中为翰林学士。曾于贞元、元和年间两次为相,两任节度使、两为国子祭酒。元和十三年(818)为凤翔节度使,创立学宫,以容学者。十四年为..

颜真卿(709—785)

杨绾(?—777)

杨绾(?—777): 唐学者。字公权,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少孤贫,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宗尚玄理,尤工文词。天宝进士。后任右拾遗。肃宗时,历官知制诰、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上疏言贡举之弊,认为选士应以德行为标准,不以文..

郑虔(?—约 760)

郑虔(?—约 760): 唐学官。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市)人。能诗文,精书画,长于地理,善于撰著,多才博识。天宝初为协律郎。曾著书八十余篇,记述当世事,被人告发,以私撰国史罪贬谪十年。还京时,国学增置广文馆,受命为广文博士。人称郑广文..

距师

距师: 王充《论衡·问孔篇》:“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主张为学应独立思考,核道实义,问难求解,反对信师是古,迷信成说。针对当时“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问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