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论读书

袁静论读书:

袁静(1914- )原名袁行规、袁行庄,江苏武进人,生于北京。

女作家。曾肄业于北平中法大学、冯庸大学及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45年在边区抗敌文艺协会创作组从事专业创作。

1949年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等,有小说、剧本及儿童文学作品多种。

她认为,“我们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应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就文艺创作而言,“你要学写哪一种体裁,你就多读这些体裁作品,你喜欢哪一种风格、流派,你就多读这种风格流派的代表作”。

这需要反复阅读、精读,细嚼慢咽,便于消化吸收,并用较短的时间,收到较大的效益。自述从小喜爱中国古典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在写《新儿女英雄传》之前,反复细读这些优秀的古典小说,得到了很多教益。

“这就是说,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技巧和表现手法”,而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对于新老作家都是绝对必要的,“有借鉴”和“没有借鉴”大不一样。

为您推荐

碧野论读书

碧野论读书:碧野(1916- )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等职。平生嗜书如命。30年代初流浪北京,每天凌晨到北平图书馆读书,中午常以自来水伴烧饼充饥。获读大量中外文作品,并开始参加进步文..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李平心(1907-1966)原名循钺,又名圣悦,江西南昌人。历史学家。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肄业后任教于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并编辑《世界月报》。后曾主编《自修大学》、《现实周报》。1945年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

胡秋原论读书

胡秋原论读书:胡秋原(1901- )原名曾佑,又名业崇,字石明,出生于湖北黄陂。1949年由大陆经香港迁居台湾。社会活动家、评论家。早年就读于武昌大学和复旦大学。曾任《中央日报》副总主笔,创办过多种杂志。1963年在台湾创《中..

钱穆论读书

顾颉刚论读书

顾颉刚论读书:顾颉刚酷爱图书,于读书多有精辟论述。尝谓:“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子上不必动..

季羡林论中国是世界上最喜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季羡林论中国是世界上最喜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季羡林(1911- ),山东清平(今归临清)人。梵文学家、翻译家。现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随叔父迁居济南,就读于小学、中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以清华大学交..

郭沫若论读书方法

郭沫若论读书方法:郭沫若一生博览古今名着,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读书经验。他认为读书目的不同,方法自然就有差异。他把读书的目的分成五种,从而也就有了五种读书方法:(1)为学习而读书。这是培养人格学成技艺之必需,一般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