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论读书

钱穆论读书:

钱穆曾在《读书通讯》1946年5月16日第25期上发表《读书漫谈》一文,阐述了他对读书的观点。

他认为,读书应先定“旨趣”,否则“莫谈方法门径、书籍选材以及其他等等”。读书旨趣有两途,一是为谋职业、温饱、声名等私利;一是纯粹为一种求知的兴趣和热忱,即为己而学。这两途有时亦未尝不可相通,“然而到底性质不同,利弊迥异”。

为私利而学,则读书“必求炫耀,必求迎合,必求卖弄,必求趋奉,必求速成,必喜标新立异,必务独创己见”;为己之学,则“一定沉潜,不喜炫耀,不务卖弄而刚毅,不求迎合”,“不期速成而真实”。并认为,大凡读书之显着分别,一是求益,一是求速成。“欲速成的便不想再求益”,只要求速成的学风一旦弥漫,文艺哲理的书籍,全变成读者求速成之工具。

学理科的人,亦如此。“只要你真是发乎性情之所爱好,为研究真理而走向自然科学的路径,则将来学成致用,职业即为性情之发舒,工作便是真理的实验”,“至少一种不苟且不敷衍的精神,可以常持不失”。鉴于学问之道,千门万户,累层曲折,他“敬劝读书人本为己之旨,具求益之忱”。

参见 钱穆素书楼读书生活 国史大纲 钱穆开列的文史书目

为您推荐

季羡林论中国是世界上最喜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季羡林论中国是世界上最喜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季羡林(1911- ),山东清平(今归临清)人。梵文学家、翻译家。现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随叔父迁居济南,就读于小学、中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以清华大学交..

郭沫若论读书方法

郭沫若论读书方法:郭沫若一生博览古今名着,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读书经验。他认为读书目的不同,方法自然就有差异。他把读书的目的分成五种,从而也就有了五种读书方法:(1)为学习而读书。这是培养人格学成技艺之必需,一般通过..

吴耕民论读书

吴耕民论读书:吴耕民(1896-?),原名润苍,浙江慈溪人。园艺家。15岁考入绍兴府中学,幸遇鲁迅,遂立志苦读。1914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留学。归国后在各大学任教。1949年后一直任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吴氏认..

竺可桢论读书

杨逵论读书有疑是智慧之门

杨逵论读书有疑是智慧之门:杨逵(1905-1985)原名杨贵,台南新化人。台湾作家,10岁刚过即喜读文艺书籍。青年时代曾到日本东京攻读文学、哲学,并读了许多关于思维方法的书。1927年放弃学业,回台湾参加抗日的农民运动和文化运动..

茅盾论读书与创作

茅盾论读书与创作:茅盾生平读书甚博。他认为:“读书的范围愈广,则愈能得到多方面的启迪,他的写作的准备项下的积蓄愈厚愈大”(《论创作的准备》),并认为,“边写边读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还须强调“边生活”(《关于文学修养..

马浮论读书

马浮论读书:马浮(1883-1967)字一浮,号湛翁、被褐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光绪举人。自少不求闻达,悄然修养。曾隐居杭州西湖,研读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精通佛学。能诗。擅书画。曾留学日本、德国。一度执教于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