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

李平心(1907-1966)原名循钺,又名圣悦,江西南昌人。

历史学家。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肄业后任教于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并编辑《世界月报》。后曾主编《自修大学》、《现实周报》。1945年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等。曾撰文讨论“读书之趣味”,认为读书固当有趣味,然趣味不是读书的“目的”,而是读书的“产品”。那些要求“读书的境地最好是窗明几净的书斋,读书的时候最好月白风清的静夜”,“存心去摸索趣味的才人雅士往往倒未必能找到真正的趣味。”相反,“那些不是专为了趣味才来读书的平凡人,当他忽然驰入一个发见或彻悟的新天地中,当他能够把从书本子里吸收过来而融解过了的心得毫不辱没地应用到实际,那倒是真正的趣味的占有者”。(《论读书趣味》)又说趣味亦有高低之分,如“一味只知道趣味之可爱,而不理会趣味有好丑上下之分,大半是会吃趣味的苦头的。”从30中代起,即开始史学研究,后致力于甲骨文、金文的考释,曾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亦颇多创见。所着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初编》等。 参见 李平心五勤读书法

为您推荐

胡秋原论读书

胡秋原论读书:胡秋原(1901- )原名曾佑,又名业崇,字石明,出生于湖北黄陂。1949年由大陆经香港迁居台湾。社会活动家、评论家。早年就读于武昌大学和复旦大学。曾任《中央日报》副总主笔,创办过多种杂志。1963年在台湾创《中..

钱穆论读书

钱穆论读书:钱穆曾在《读书通讯》1946年5月16日第25期上发表《读书漫谈》一文,阐述了他对读书的观点。他认为,读书应先定“旨趣”,否则“莫谈方法门径、书籍选材以及其他等等”。读书旨趣有两途,一是为谋职业、温饱、声名..

顾颉刚论读书

顾颉刚论读书:顾颉刚酷爱图书,于读书多有精辟论述。尝谓:“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子上不必动..

季羡林论中国是世界上最喜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郭沫若论读书方法

郭沫若论读书方法:郭沫若一生博览古今名着,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读书经验。他认为读书目的不同,方法自然就有差异。他把读书的目的分成五种,从而也就有了五种读书方法:(1)为学习而读书。这是培养人格学成技艺之必需,一般通过..

吴耕民论读书

吴耕民论读书:吴耕民(1896-?),原名润苍,浙江慈溪人。园艺家。15岁考入绍兴府中学,幸遇鲁迅,遂立志苦读。1914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留学。归国后在各大学任教。1949年后一直任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吴氏认..

竺可桢论读书

竺可桢论读书: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1909年入唐山铬矿学校土木系学习,后到美国留学。191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创办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竺氏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但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