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评价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评价 : 1986年5月26日黄克剑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说,传统文化封闭性集中体现在牵动民族意识神经的哲学观念,既传统的哲学循环论的发展观,“华夷之辩”的地理观,以宗法为主的人伦道德观和“反求诸己”的人生态度。魏承思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创造性”思维,其基本特征是封闭性、单向性和趋向性,它的本质扼杀了人们的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陈晓明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社会结构中形成了一种超历史的稳定结构。它的特点有:(一)封闭性;(二)求同性;(三)单向性;(四)直观性;(五)超稳定性,存在的调节机制几乎不能对传统文化内在结构产生革命性影响;(六)亚节奏性,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虚”、“静”,加之佛教的“悟”,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思维的动态结构。赵光贤、彭林在《北师大学报》上撰文《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说质疑》,反对认为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看法”。他们提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包含了不少外来文化。张静虚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既致思于社会治理,探求“治世之道”,也力图寻求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科学解释。储昭华针对陈晓明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也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的。中国思维模式所具有的方法被当作古代系统观的代表和现代系统论的历史源流之一。牟钟鉴在1986年第9期《哲学研究》上撰文《中国传统哲学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认为,传统文化不应一概否定。传统哲学的特点是: (一)强烈的社会现实性;(二)博大的系统观;(三)鲜明的主体性意识;(四)高度的辩证思维性。同时传统哲学也明显地具有消极的谬误成分。例如模糊性、封闭性、直观性等等。长处与短处相比,前者是主要的。中国哲学是属于世界的,它的未来命运不仅要由中国人也要由全世界进步人民来确定。林青山、刘春建认为,由于中国文明途径的特殊性,宗族奴隶制的长期性和典型性,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独特风格:哲学理论和伦理观念直接融合;哲学构想和现实政治紧密结合;在思维方式上,偏重求同而忽视求异,乐于直觉而不习惯逻辑实证。由于中国哲学重视现实,因而使宗教出世思想始终得不到普遍发展,哲学往往具有较充实的现实内容和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和国粹主义态度都是错误的。

为您推荐

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

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 :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林牧在1988年第4期《社会科学评论》撰文《试论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将会以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主体,充分吸..

传统语法(语言)

传统语法(语言):表明某种语言必须怎样说,怎样写的规定性语法体系。以逻辑分析为基础,以典范的文学作品为蓝本,以教会人们正确使用语言为目的,注重书面语言的分析和解释,尤其致力于规定一种语言应该如何说如何写的条文。它往..

关于哲学主客体辩证关系

关于哲学主客体辩证关系 : 关于主体和客体是否相互规定,在80年代大体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他们认为,主体永远是物质世界的一部..

关于哲学现代化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主要观点集中发表在论文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中。(一)李侃认为,传统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来说,主要的就是两千多年以来形成..

哲学基本问题和“两个对子”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和“两个对子”的关系 :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公开出版后,围绕“两个对子”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展开了一场讨论。1977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毛泽东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 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界出现了多种不同看法。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上,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