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哲学 :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以及他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是中国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1959年5月举行的中国哲学史讨论会又作了专题讨论,发表了不少文章。争论分两个问题:(一)老子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任继愈、冯友兰、汤一介等人认为,老子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其主要理由是:(1)老子的“道”是“永存的物质世界性”、是“物质存在”,也就是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2)“道”又是“微小的物质分子”、是“物质性的实体”,大致即古代所说的“原子”,或者就是“精气”;(3)“道”又是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关锋、林聿时、周建人等认为:(1)老子的“道”不是“物质”。物质有客观实在性,而“道”是虚无的东西;(2)“道”不是“原子”。原子尽管眼看不见,但原子构成的东西却是可见的。“道”则是不占有空间的虚无。“道”也不是混沌,混沌是可感的物质存在,是变化的,而“道”却是不可感的,恒常不变的;(3)“道”也不是客观规律。因为客观规律是物质自己运动的秩序,是客观过程本身的规律。它不能离开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而“道”则是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在宇宙万物之先而产生宇宙万物的东西。因而老子的“道”是绝对精神,其宇宙观是客观唯心主义,其认识论是先验主义和神秘主义,其方法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但最终导致形而上学。1960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民主党派负责人时,也指出老子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二)关于老子哲学的阶级本质问题的争论。任继愈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要求回到原始社会的理想状态。他设计的“小国寡民”社会是没落的公社农民的幻想;反映了农民和小私有者的要求。汤一介认为,老子的思想基本上反映了小奴隶主的要求,老子一方面害怕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反对对封建制有利的私有制,另一方面又竭力维护其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提出“无为而治”的办法。关锋、林聿时认为,老子是站在没落贵族的立场上的,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希望统治阶级从克己修养上去影响被统治阶级,对老百姓实行愚民政策。总之,老子由绝对精神的“道”,引出了一套反对一切“有为”的“无为”政治论,力图挽救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经过讨论,哲学界多数人认为老子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