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戏剧运动的兴起

学校戏剧运动的兴起:

学校戏剧运动始于“五四”前夕南开学校的新剧演出活动。

经过一度沉寂后,1929年秋,左明、陈明中、赵铭彝、姜敬舆等创建摩登社,提出“青年戏剧同志联合起来,一致努力完成民众戏剧!”积极开展学校戏剧运动。他们曾在大夏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交通大学等巡回演出《小偷》、《乞丐与国王》等剧目,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1930年上海艺术剧社开展移动演出,在复旦、暨南、大夏、中国公学等大学演出《炭坑夫》、《梁上君子》、《到明天》等话剧,推动了学校戏剧运动的开展。同年3月出版的《中国学生》第2卷第3期“学校戏剧运动专号”,发表了姜敬舆、孟超等人的评论文章,肯定了学校戏剧的方向,并且希望移动剧场进一步推广到工厂、农村中去,为广大的劳苦大众演出。1930年冬天,大道剧社成立后继续扩大开展学校戏剧运动,积极到各大中学校演出进步戏剧,还付出了很大努力去帮助健全学校剧团的组织,扩大与学校剧团合作演出。1931年先后在大夏大学举行过三次联合公演,演出《街头人》、《洪水》、《生之意志》;在光华大学举行过一次联合公演。

在学校戏剧运动的推动下,各大学普遍建立了剧团,如复旦剧社、暨南剧社、大厦剧社、持志剧社、光华剧社、震旦剧社、法学院、美专、中国公学也陆续建立了剧社。这些剧团(包括苏州东吴大学的东吴剧社)于1931年11月组织成立上海剧团联合会,举行过多次援助东北义勇军抗日救国的公演。

与此同时,南京、北平、广州、杭州、天津等地的一些大中学校,也成立了剧团,在校内外演出抗日话剧,使戏剧运动开展得更加广阔而深入。

为您推荐

《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的编辑出版

《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的编辑出版:1934年赵家璧决定编选1917——1927年间的文学理论、作品和史料,书名定为《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其中戏剧集由洪深编选。他在《编选感想》中说:“我想..

《子见南子》的演出风波

《子见南子》的演出风波:1928年林语堂发表独幕话剧《子见南子》,作者根据《论语》关于孔丘由鲁至卫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历史材料衍为话剧。次年春大夏剧社曾在校内外演过几次,南京等地也都演过。1929年6月8日山东省立第二..

关于《谁的罪恶》演出失败原因的讨论

关于《谁的罪恶》演出失败原因的讨论:1933年7月30日,中央苏区工农剧社举行纪念八一的晚会,演出了微明(沙可夫)的多幕剧《谁的罪恶》。这个剧本取材于非洲黑人被卷入世界大战的漩涡、为帝国主义强盗战争而牺牲的悲惨故事..

上海艺术大学的鱼龙会

南国戏剧运动

南国戏剧运动:从1924年1月田汉创办《南国半月刊》,到1930年6月南国社被禁,南国戏剧运动历经了困苦曲折的道路。起初,田汉于1924年创办《南国半月刊》,继在《醒狮周报》主编《南国特刊》。1926年底组织南国电影剧社,探索以戏..

爱美剧运动

爱美剧运动:五四运动后不久,一些进步的戏剧工作者如陈大悲等,受“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并适应文学革命的要求,提出了爱美剧的口号,掀起了爱美剧运动。爱美,原为拉丁语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即指与职业演戏相对..

外国戏剧改编本的兴寰

外国戏剧改编本的兴寰:1918年至1921年间,在中国发表和出版外国戏剧的中译本约三十种,主要为易卜生、史特林堡、萧伯纳、莎士比亚等人的剧作。这些译本由于生硬的照搬原文,演出效果很不好。《华伦夫人之职业》上演的失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