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献诗说

[诗经]献诗说:

周人有献诗陈志之说,先秦古籍中多有记载:《国语·周语》载召公谏厉王语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师旷语说:“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国语·晋语六》载范文子语说:“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妖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公卿列士献诗的目的主要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诗经》中有些作品为此说提供了可靠的内证,如“王欲玉汝,是用大谏”(《大雅·民劳》),“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小雅·节南山》),“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巷伯》),“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崧高》)。这些足可以证明当时确实存在公卿献诗的制度。

公卿献诗可以献自作诗,也可以用采来的诗。

《大雅》《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为您推荐

[诗经]风

[诗经]风: 古人从不同的角度对“风”进行了解释。如《毛诗序》从风诗的政治功用进行解释,认为风具有风化、风教、风刺的政治功用。朱熹从风诗的作者和内容解释,认为风出于民庶,言一己之情。郑樵从风诗的音乐解释,认为风是..

[诗经]诗言志

[诗经]诗言志: “诗言志”一语首见《尚书·舜典》所载虞舜对乐师夔的一段话中:“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

[诗经]采诗说

[诗经]采诗说: 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提出采诗说,但有两条与此说相关的记载:《孟子·离娄下》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说文解字》曰:“,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曰:“《..

[诗经]风、雅、颂的分类标准

[诗经]诗经名称的由来

[诗经]诗经名称的由来: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战国时始称为“经”:《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荀子·劝学》:“学恶乎..

[诗经]二南独立说

[诗经]二南独立说: “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为南、风、雅、颂四类,“南”为乐歌名,《周南》、《召南》应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体。北宋苏辙首倡此说,其《诗集传》在解释《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诗经]礼乐文化

[诗经]礼乐文化: 以实践理性精神为基本特征的周代文化,也被后世称之为“礼乐文化”。周人把他们的文化精神,从哲学政治思想到经济政治制度,都融汇于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的“礼”的范畴中去,同时也渗透于具有教化功能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