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散歌

[诗经]散歌:

魏源受《仪礼》“正歌”“无算乐”的影响,又提出了“正歌、散歌”之说。

其《诗古微》说:“诗有为乐作不为乐作之分。且同一入乐,而有正歌散歌之别。古圣人因礼作乐,因乐作诗之始也。欲为房中之乐,则必为房中之诗,而《关雎》、《鹊巢》等篇作焉。

欲吹豳乐,则必为农事之诗,而《豳诗》、《豳雅》、《豳颂》作焉。欲为燕享祭祀之乐,则必为燕享祭祀之诗,而正《雅》及诸《颂》作焉。

三篇连奏,一诗一终,条理井然,不可增易。此外则诸诗各以类推,不特变《风》、变《雅》,采于下陈于上者,与乐章迥殊;即二《南》之《殷其雷》、《汝坟》、《行露》、《甘棠》;《豳》之《破斧》、《伐柯》;《颂》之《访落》、《闵予小子》、《敬之》,凡因事抒情,不为乐作者,皆不得谓之乐章矣。

”又说:“以入乐言之,则变《风》、变《雅》,不但无不可歌,亦无不可用。以《仪礼》“正歌”言之,则不但变诗不得与,即正者亦有时不得与。何者?周公时未有变《风》、变《雅》,而已有无算乐;则知凡乡乐自《樛木》、《甘棠》以下诸诗,《大雅》召、康诸诗,《周颂》成王诸诗,亦止为房中宾祭之散乐。凡是不为乐作而可入乐者皆是也。

自唐以来,惟孔氏《正义》谓:‘《诗》本乐章。礼乐既备,后有作者,无缘增入。其二《雅》正经而外,虽用于乐,或为无算之节,或随事类而歌,又在制乐之后,乐不常用’云云。可谓深悉源流矣。

”魏源以为:从“入乐”之乐,即乐歌、徒歌的角度说,三百五篇皆为乐歌;若从“礼乐”之乐,即各种典礼使用的角度说,又可分为正歌、散歌。制礼作乐之初,为各种典礼之乐而作之诗为正歌;制礼作乐之后,陆续出现一些不为礼乐典礼之需而创作的诗,虽行礼之后宴飨时间或演奏,但为“无算乐”,非正式规定乐歌者为散歌。

皮锡瑞也从此说,称正歌为“入乐有一定者”,称无算乐为“入乐无定者”(《经学通论》)。正歌是典礼规定演奏的乐歌,篇目、顺序都有严格规定,不可更换;“无定者”是行礼之后宴飨时侑餐娱乐时演奏的“无算乐”,篇目、顺序都无具体规定。

为您推荐

[诗经]变颂

[诗经]变颂: 受“变风变雅”之说的影响,唐代成伯玙又提出了“颂亦有正变”之说:“《雅》既有正,《颂》亦有正。《清庙》至《般》为正《颂》也。《风》、《雅》既有变,《颂》亦有变。……鲁、殷为变《颂》,多陈变乱之辞也。..

[诗经]正歌

[诗经]正歌: 语出《仪礼·乡饮酒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乃..

[诗经]大雅小雅

[诗经]大雅小雅: 大雅、小雅究竟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古来众说纷纭,其主要说法有:1.政有小大说。《毛诗序》:“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孔颖达《毛诗正义·诗序疏》:“《小雅》所陈有饮食宾客、赏劳群臣、燕赐以怀诸..

[诗经]《诗经》中所反映的文学观念

[诗经]三不朽

[诗经]三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年载穆叔之言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周人已认识到“立言”的独立地位和垂范永久的历史价值。后曹丕所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与周人此..

[诗经]颂

[诗经]颂: 颂为宗庙祭歌,古今学者对此认识相同,分歧主要在对颂字本义及颂诗命名之由的理解不同,如:1.颂为颂美。《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2.颂为舞容。阮元《研经室一集·释颂》:“颂之训为美盛..

[诗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诗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孔子语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杜预注:“志,古书。”可知古代前贤已注意到言辞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