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兴观群怨

[诗经]兴观群怨:

《论语·阳货》云:“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孔子之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诗》的言志、美刺和教化的作用,孔子则首先从理论上对《诗经》的政教功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概括和发展。“可以兴”,孔安国注:“兴,引譬连类。”(引自刘宝楠《论语正义》,下同)这是从修辞角度解释。朱熹注:“感发志意。”(《论语集注》,下同)这是从心理联想和教化功能的角度解释。

孔子“可以兴”之兴即《周礼》太师“六诗”之兴、大司乐“乐语”之兴、《毛诗序》“六义”之兴,都是讲学诗用诗最基本的方法,不会“引譬连类”“感发志意”的方法就无法灵活恰切地用诗。“兴”是论诗及用诗“感发志意”的心理联想及政教功能。

“可以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观”有三义,一为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了解民情,以作推行教化的参考。二为观诗人之志。

三为观用诗人之志。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曰:“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此为观赋诗人之志。

《论语·先进》载:“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此为观读诗人之志。“观”是说诗及用诗的认识价值。

“可以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群”是说诗及用诗的团结作用。“可以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批判社会上某些不良倾向。“怨”是强调诗及用诗的批判讽刺的政治作用。

“事父”、“事君”,朱熹注:“人伦之道,诗无不备,二者举重而言。”刘宝楠《论语正义》说:“明诗教有益,故学之可事父事君也。”人人学诗用诗,提高道德修养,故可自觉遵守礼义,在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中发挥作用。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朱熹注:“其绪余又足以资多识。

”此有二义,其一增长自然知识,可视为《诗经》博物学研究之发端。其二,《诗》中多用“鸟兽草木”譬喻,熟悉它们的自然属性,可更准确了解诗人之志,也可更灵活恰切地引譬连类,感发志意。

以上所论都关涉到《诗》的功用、学《诗》的益处,用《诗》的方法,从中可见,孔子时代的用诗与春秋时的用诗断章取义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但《诗》的实际用途已有所不同:过去国子随乐师学诗,主要是为了在社会活动中赋诗言志;而孔子教诗主要突出《诗经》修养道德、涵养性情的功能。以前用诗于讽谏教化,多着眼于对方,“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毛诗序》),而孔子教诗则多着眼于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为您推荐

[诗经]无算乐

[诗经]无算乐: 语出《仪礼·乡饮酒礼》:“主人请彻(撤)俎,众宾皆降。脱屦揖让,如初升坐,乃羞。无算爵,无算乐。”郑玄注:“算,数也。宾主燕饮,爵行无数,醉而止也。燕乐亦无数,或间或合,尽欢而止也。”无算乐是行乡饮酒礼毕之后宾..

[诗经]着述引诗

[诗经]着述引诗: 在大动荡、大变革的战国时期,面临新的社会问题,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纷纷着书立说,各自提出解决社会矛盾的观点思想。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学者常在着作中引《诗》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孟子》引诗33处,《荀子》..

[诗经]郑声淫

[诗经]郑声淫: 《论语·卫灵公》载:“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阳货》载:“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所说“郑声淫”究竟何..

[诗经]《诗经》中最晚的诗

[诗经]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

[诗经]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 语出南宋郑樵《通志》:“古之达乐三,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所谓金石丝竹匏木土革,皆主此三者以成乐。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自后夔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羽翼..

[诗经]祭祀宴飨

[诗经]祭祀宴飨: 周人在重大的典礼上都要演奏诗乐,如《周礼》太师职下所云,在举行大祭祀、大飨、大射、大丧等典礼时,大师都要率乐工奏乐歌诗。所谓“祭祀宴飨”即是指周人用诗于典礼。这是《诗经》本身固有的应用,其中一..

[诗经]言语引诗

[诗经]言语引诗: 在春秋时代,言语引诗也是广义的赋诗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如《国语·鲁语下》载:晋叔向称鲁叔孙言语引诗为“赋《匏有苦叶》”。不过,春秋后期始,王权旁落,诸侯间关系日益激化,外交场合上由乐工唱诗达意、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