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着述引诗

[诗经]着述引诗:

在大动荡、大变革的战国时期,面临新的社会问题,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纷纷着书立说,各自提出解决社会矛盾的观点思想。

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学者常在着作中引《诗》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孟子》引诗33处,《荀子》引诗84处。人们称这种现象为“着述引诗”。口头言语中引诗被称为“言语引诗”,书面语言中引诗被称为“着述引诗”,二者都是断章取义的用诗,都注重以义为用,而且可以说“着述引诗”是“言语引诗”的直接发展,但二者绝不仅仅是口头或书面表述语言方式的不同,着述引诗更多地继承发展了言语引诗以证理的一面。在着述引诗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诗》的政教功能。《诗》已含有了“经”的含义,更加受到推崇,成为修养道德,治国经邦的经典着作,成为论说事理的理论依据。

《诗》的政治地位愈来愈高,其自身的文学特质则愈来愈被忽视、掩盖,而成为政治的附庸。“着述引诗”直接影响了汉代经学的产生与发展,甚至可视之为《诗经》经学的萌芽期。

为您推荐

[诗经]郑声淫

[诗经]郑声淫: 《论语·卫灵公》载:“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阳货》载:“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所说“郑声淫”究竟何..

[诗经]《诗经》中最晚的诗

[诗经]《诗经》中最晚的诗: 关于《诗经》中最晚的诗,说法较多,影响较大的有:1.古文毛诗以为是《陈风·株林》。《毛诗序》:“《株林》,刺(陈)灵公也。淫乎夏姬,驰驱而往,朝夕不休息焉。”《左传》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载其事,..

[诗经]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

[诗经]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 语出南宋郑樵《通志》:“古之达乐三,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所谓金石丝竹匏木土革,皆主此三者以成乐。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自后夔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羽翼..

[诗经]祭祀宴飨

[诗经]言语引诗

[诗经]言语引诗: 在春秋时代,言语引诗也是广义的赋诗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如《国语·鲁语下》载:晋叔向称鲁叔孙言语引诗为“赋《匏有苦叶》”。不过,春秋后期始,王权旁落,诸侯间关系日益激化,外交场合上由乐工唱诗达意、温..

[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云:“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论语集注》云:“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诗经]大武乐歌

[诗经]大武乐歌: “大武乐歌”是周代所存六代(黄帝、尧、舜、禹、汤、武王)乐之一。《礼记·祭统》:“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可知《大武乐歌》是以盾牌、长矛为舞具、赞颂武功的舞曲。关于“大武乐歌“的创作年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