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体三用

[诗经]三体三用: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了“三体三用”说,明确地把赋、比、兴与风、雅、颂分开,认为风、雅、颂是诗歌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方法。

他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者,是故同称为义。

”此说影响极大,使赋、比、兴为“表现方法”说几成定论,至今仍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毛诗正义》说诗主要宗毛,对赋、比、兴的解释也主要依据毛《传》标兴,并在毛《传》标兴的基础上区分比、赋,因此孔颖达对赋、比、兴的解说比较接近毛《传》标兴的本意。

他先引了郑玄对赋、比、兴的解释,然后说:“赋云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其言通正变兼美刺也;比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谓刺诗之比也;兴云见今之美,取善事以劝之,谓美诗之兴也,其实美刺俱有比兴也。”表面看来似乎是为郑玄辩解,而实际是不同意郑玄以美刺来区分比、兴的。

孔颖达又在继承汉儒解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他的看法:“郑以赋之言铺,铺陈善恶,则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郑司农云‘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司农又云‘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比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

”孔颖达的解说比他以前诸家说法都要明确:赋即直陈不譬喻,比即明喻、暗喻之类,兴则本体不出现的借喻,象征之类。

孔颖达的功绩在于提出“三体三用”说,并将汉儒含混的认识加以明确的解说。从修辞角度说,孔颖达对兴的解说最符合毛《传》标兴的实际情况。

为您推荐

[诗经]三经三纬

[诗经]三经三纬: 三经三纬说出自宋代朱熹。其孙朱鉴所编《诗传遗说》中记载:“或问《大序》‘六义’注中有三经三纬之说。先生曰:‘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无诗不有,才无则不成诗。盖不是赋,便是比;不是比,便是兴。..

[诗经]胡适论《诗》

[诗经]胡适论《诗》: 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还曾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认为挂着孔丘招牌的经学是导致国家衰败的重要原因,故坚决主张打碎桎梏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重新评价经学。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他则主张“多研究问..

[诗经]南学《诗经》学的统一

[诗经]南学《诗经》学的统一: 隋代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诗经》经学也随之结束南学北学的对峙,而出现北学并入南学的统一。《北史·儒林传序》云:“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训纷纶,无所取正。隋文……..

[诗经]宋儒说赋比兴

[诗经]郭沫若以《诗》论史

[诗经]郭沫若以《诗》论史: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经》“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故虽遭秦火,而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具有真实可信的史料价值,并早已在运用《诗经》研究历史,但真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诗经]《诗经》博物学研究的开端

[诗经]《诗经》博物学研究的开端: 《隋书·经籍志》载:“《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注云:“乌程令吴郡陆玑撰。”三国吴人陆玑承孔子“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之意,集前人训诂之成果,着此书专门诠释《诗经》中各种名物:草名1..

[诗经]《诗经》文学研究的兴起

[诗经]《诗经》文学研究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独尊的地位发生动摇,思想界极为解放。由于摆脱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禁锢,文学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诗缘情而绮靡”的纯文学理论,文学得以脱离政治而独立。随着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