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感

    应感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即灵感,由陆机提出。陆机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个论述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题的。在《文赋》中,陆机探讨了灵感的特征,指出了灵感对创作的重要作用。陆机首先指出灵感具有突发性,它是“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若响起”。灵感来去突然,似乎完全不受人的支配控制:“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其次,陆机将灵感到来和缺乏灵感两种创作状态作了比较。认为当灵感出现时,“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思泉涌,左右逢源;而当灵感不至,则心神呆滞,文思苦涩,“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览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陆机指出,创作有无灵感对作品的成败关系极大,如有灵感,则“率意而寡尤”;若无灵感,则“竭情而多悔”。然而,陆机却无法解释灵感何由产生,他最后慨叹:“故时托空怀而自惋,吾未识乎开塞之所由也”。尽管如此,陆机对灵感的认识仍给后世很大的影响。

为您推荐

穷而后工

穷而后工 : 宋代欧阳修对作家的生活境遇与其创作成就的关系的认识。语见《梅圣俞诗集序》:“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涤除玄览

涤除玄览 : 老子关于体悟道的心态的描述,借指艺术创作、审美时的空明心境。又称“涤除玄鉴”。语出《老子·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的意思是说,对“道”的把握,应排除人内心的成见观念,..

观物取象

观物取象 : 中国古代对于文化艺术起源的一种解释。语出《易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不平则鸣

诗缘情说

诗缘情说 : 中国古代诗论关于诗歌抒情特性的理论观点。先秦的“诗言志”说,因为“志”含义的复杂,本身已包含了情的成分。荀子的《乐论》和礼记·乐礼》也都指出了乐由心生,是人的感情的外在表现。..

大音希声

大音希声 : 老子对道的特性的描述。现多用来指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极高境界。语出《老子·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听之不闻曰希”(《老子·十四章》),希声即是听不到的声音。老子这话的..

文笔

文笔 : 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与非文学的一种认识。先秦时代,“文学”一词指整个文化学术,含义十分广泛。汉代则于文学之外,又提出了“文章”的概念。汉人说的“文学”,指儒学或泛指一切学术著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