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汉语历史语音的研究。可分五个阶段:(1)周秦两汉时期。古人开始运用声训、读若、直音等方法审辨和注释语音,并且已经知道语音有高低、长短、疾徐的变异和各地方音之间语音转变的关系。但这一时期的审音和注音总脱离不了字义的训释,仍属于训诂学的范畴。(2)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印度梵文拼音原理的输入和汉语双声叠韵原理的普及,古人已经能够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于是反切大量产生,进而能区别四声,细分诗歌韵部,于是韵书也蜂涌而起。在这一时期音韵学开始脱离训诂学的范畴,正式诞生为一门新的学科。(3)隋唐宋元时期。古人的审音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于汉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元音的开合洪细、声调的阴阳高低都能加以仔细的区别;*《切韵》已诞生。以后,随着历代语音的演变,《切韵》一系的韵书也迭有更改和变动。等韵学、等韵图表在这一时期产生并有巨大发展。元代出现描写当时语音体系的*《中原音韵》,以后词韵、曲韵续有问世。在这一时期,汉语音韵学已经建立了中古音和近代音的庞大描写体系。(4)明清时期。古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古今语音的不同,树立了语音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利用《诗经》押韵和谐声体系,以中古《广韵》音系为桥梁,全面而深刻地研究了汉语上古音的声类、韵部和调类。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努力,在三四百年的时间中,把汉语上古音的音类基本调查清楚,并把这一科研成果运用到古文字学、汉语训诂学中,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最后,古人又提出了上古音值的研究方向。这一时期是汉语音韵研究的一个高峰。(5)十九世纪末至今。西方耶苏会士利用罗马拼音文字调查和描写汉语方音,给汉语音韵学带来了新的研究工具。马伯乐、高本汉等人运用西方先进的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中古音和上古音,又给汉语音韵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从此汉语音韵学得到了新生。半个多世纪来,中外音韵学家们运用了历史比较法(包括汉语各地方言的比较和汉藏系语言的比较)、中外译音对勘法、音位学方法、语言类型学方法、实验语音学、数理统计学方法等,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检查了汉语中古音、上古音、近代音的音类、音值,详尽地描写和构拟了几乎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体系,并把历代语音联结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演变过程;同时,汉语音韵学开始渗透到文字、历史、哲学、校勘、考古、中医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方法和证据,从而使汉语音韵学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汉语音韵学研究(语言)
汉语音韵学研究(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