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同用独用例来源说(语言)

《广韵》同用独用例来源说(语言):

音韵学说之一。主要有三说:(1)唐代封演《闻见记》说,陆法言《切韵》分韵过密,唐初属文之士苦其苛细,于是许敬宗等“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顾炎武、戴震主此说。(2)王应麟《玉海》说,景德四年,戚纶等承诏制定考试声韵,采取丘雍所订同用独用例。(3)章太炎根据唐代诗人用韵很多不合《广韵》同用独用例,认为此例是晚唐人就孙愐《唐韵》而分注的。现代音韵学认为,现行《广韵》同用独用例中,有大韵同用者,如支、脂、之,也有小韵独用者,如微,故封演所云“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颇与事实不符,而王应麟、章太炎二说又缺乏直接证据,因此,《广韵》同用独用例的来源至今尚无定论。

为您推荐

古音学的起源(语言)

古音学的起源(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东汉郑玄和刘熙注意到个别的字音古今不同。六朝人遇到上古诗歌或其他韵文中和当时读音不合的地方,往往改读字音,以求谐和,从而提出叶音说。隋代陆德明进一步提出“古人韵缓,不烦..

四声起源说(语言)

四声起源说(语言):音韵学说之一。关于平上去入四声的起源主要有八说:(1)孔广森囿于自己的山东方音,认为上古无入声,而有两去声,一是长言之去声,一是短言之去声,后来在齐梁时代,短言之去声变成入声,遂成中古四声。(2)段玉裁根据..

汉语音韵学研究(语言)

汉语音韵学研究(语言):指汉语历史语音的研究。可分五个阶段:(1)周秦两汉时期。古人开始运用声训、读若、直音等方法审辨和注释语音,并且已经知道语音有高低、长短、疾徐的变异和各地方音之间语音转变的关系。但这一时期..

形态构拟学派(语言)

少数民族文字的创造和改革(语言)

少数民族文字的创造和改革(语言):文字学史研究内容之一。1949年前中国十几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三十几个民族没有文字。1949年后,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科事业,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具体需要、客观条件和本民族自愿..

民族文字发明传说(语言)

民族文字发明传说(语言):指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中关于文字发明过程,发明人物,文字功能以及为什么有些民族没有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在中国除了汉族的苍颉造字传说外,彝、苗、独龙、水、布朗、基诺、傣等民族都有文字发明传..

汉字发展民族性论(语言)

汉字发展民族性论(语言):汉字学说之一。申小龙《汉字改革的科学性与民族性》、《汉字的特点及其归宿》等文提出,中国文字改革理论所依据的西方语言的文字音义关系原则及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得出的关于世界文字发展的规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