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语言)

对比语言学(语言):

比较语言学分支之一。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两种或更多的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时,以便更精确地描写某种语言的特点。在语言教学和翻译上有重要价值。“对比语言学”这个概念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G.L.Trager 1949年在《语言学领域》一书中提出。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在于各民族语言存在一致性和相异性。一致性表现在概念上、思维上和句子结构上,而相异性如思维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不同,导致词序上的差异;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词语;各族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各不相同,导致具有民族特色的词语,以及对句子成分的不同认识导致句子结构的差异等。

为您推荐

时态语句(语言)

时态语句(语言):表示时间上确定的或不确定的语句。时间上确定的语句的特点是,它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值不依赖于说出它的时间。如“人总是要死的”,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假同说出这句话的时间无关。时间上不确定的语句的..

干扰(语言)

干扰(语言):也叫“语言的消极转移”。把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言习惯带到另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去造成的错误。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个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在发音、语法和词汇上常受到本族语的影响而产生干扰,如汉族人初学英语时,由..

应用语言学(语言)

应用语言学(语言):运用语言学的知识来解决其他科学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门研究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如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的教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除研究..

时态逻辑(语言)

替换框架(语言)①

替换框架(语言):语言教学中使用的表明短语或句子结构的一系列空格,这些空格中可以填充有共同性质的各种词语。如:..

格列林—纳尔逊悖论(语言)

格列林—纳尔逊悖论(语言):语义悖论之一。1908年由格列林与纳尔逊(L.Nelson)共同提出。其内容是:某一事物或某一属性p,如果它本身不属于该事物或不具有该属性,即p不p,则p称为它谓的,否则称为自谓的。把一切它谓的事物或属性..

模糊语言算子(语言)

模糊语言算子(语言):也叫“模糊语言限制词”。加在语词上表示语义模糊化或模糊程度的算子。如H为语言算子,作为运算对象的中心词为,M为模糊语言的语义,则H对的模糊语义运算结果为M(H)。模糊语言算子的种类有:⑴集中化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