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义正音(语言)

以义正音(语言):

指根据意义关系就字正音。戴震《转语二十章序》说:“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止之。”深刻地总结了训诂的音义互求方法,概括了“因声求义”与“以义正音”相互推动的情形。以义正音包含两项内容:一是以大量的义通之词声音演变的轨迹,来证明古代声纽与韵部之间的关系,作为音韵学研究古代汉语音系的佐证。二是通过已经无疑的意义关系,来就正个别字词的音读。如“厃”,《说文·厂部》云:“厃,仰也。从人在厂上。一曰屋梠也。秦谓之桷,齐谓之厃。”大徐本同李舟《切韵》作“鱼毁切”。严可均《说文声类》入古韵支部,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列入十六部,与严说同。也有入“歌”部的。这个字自李舟《切韵》后都以“危”字拟其音读。但是,“厃”的字形从人在厂上。“厂”同“山”字音近义通,以“产”从彦省声、“彦”从厂声可证。人在山上而训“仰”,则应是古“瞻”字。而且,这里说“齐谓之厃”,《木部》“楣”下又说“齐谓之檐”,可见“厃”与“檐”也是异体字。以上两义都可证“厃“与“詹”音同,所以“厃”应在“添”韵,即严可均的“谈”部,段玉裁的第八部。

为您推荐

本字为训(语言)①

本字为训(语言):即“同字为训”。异字为训用与被训释字不同的字作训释字来训释字义。如《诗·召南·何彼矣》:“王姬之车。”郑笺:“之,往也。”..

因声求义(语言)

因声求义(语言):训诂方法之一。通过分析音与义的相互关系及声音变化的轨迹来探求词义。从汉代起,文字学家与注释家就关心到声音这个重要因素。《说文》、《释名》、《方言》等书大量运用声训,注疏中以音别义的条例甚多。..

形训(语言)

形训(语言):也叫“以形为训”、“因形为训法”。与声训、义训并列。①通过字形分析来阐释字(词)义的方法。如《说文》:“命,使也。从口令。”通过分析“命”的字形结构,从而解释“命”的意义为“使”。采用形训之法,有助于..

互训词(语言)

以形索义(语言)

以形索义(语言):训沽方法之一。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探索汉字记录的词的本义。古代汉字具有表意、尚形的特点,它按照词义来绘形,字形和字义往往发生直接的联系。这是以形索义方法提出的基础。“以形索义“之“形”,在..

训释(语言)

训释(语言):洲与释的合称。指古代训诂书注释书中的解说。训释的主要内容是对词义的解释和对文意的解说。对词义的解释包括:(1)对本义和引中义的解释。⑵对概括义和具体义的解释。(3)以今语释古语。⑷以通语释方言。(5)..

舌齿音比例式(语言)

舌齿音比例式(语言):音韵学术语。高本汉在研究中古汉语声母时,接受了商克关于舌音与齿音关系的比例式: 其中齿音有三套,舌音只有两套,又齿音精、照一组还出现于三等韵中,与舌音并不成完全的对应比例。此外,喻世长提出了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