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音系》 :
中国科学院印行的《切韵音系》封面
该书是第一部根据新发现的全本《切韵》(即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研究切韵音系的学术著作,在汉语中古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稿撰写于抗战结束之初。当时李荣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院,并将其中三分之一内容以《切韵音系中的几个问题》为题提交答辩,导师为罗常培、唐兰、袁家骅。后经两次改写,于1952年5月作为“语言学专刊”第四种由中国科学院印行。又经过部分修改,于1956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新一版”。目前通行的主要是后一个版本。此外,中国台湾鼎文书局曾于1973年将此书影印,收录于《国学名著珍本汇刊·语言文字学汇刊》。
全书分为绪论和九章。绪论部分是全书内容的总括,说明各章节的写作意图和内在关系。第一章为“单字音表”。主要目的在于“一,表现切韵音系的架子;二,安排每个小韵的音韵位置;三,说明反切上下字的作用”。本章初稿所用对象原为《广韵》,后改用故宫博物院藏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重写。共整理得到小韵3617个。合并计算音韵地位重复的7对小韵,可以得到《切韵》共计3610个音节。第二章根据声韵配合关系,将《切韵》的韵母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子类、三等丑类、三等寅类和四等共六个大类。本章也是前后两版改动最大的部分。作者将原本附在第三章第五节后面的“韵母分类与等”扩充为本章第二、四两节。还将第一版三、四等韵甲、乙、丙等名称改为子、丑、寅类,这是为了避免普通话中“一”和“乙”同音造成的混淆。其中三乙类改称子类,三甲类根据出现声母的不同再分为丑、寅两类,四丙类改称四等。作者又补写了第一节,介绍从《切韵》到《广韵》分韵的变化。第三、四两章分析《切韵》的反切。作者特别揭示了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等第与开合的关系,以及唇音字在开合两类韵中作反切下字的情形、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等第与开合不同的情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根据两个小韵的系联结果分出了“俟”母,以及提出“唇音字无所谓开合,同时又可开可合”的论断。后五章为《切韵》声、韵、调系统的构拟。作者以高本汉的中古音系统为基础,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认为高本汉构拟的唇牙喉音及来母里的“j化”声母不成立。②认为《切韵》音系中只有三等韵有[i]介音;四等没有介音,主元音是[e]。③不赞同高本汉把中古全浊声母构拟为送气音,认为应为不送气音。④认为日母是舌面鼻音[ń](即[ȵ]),娘母没有地位。⑤认为知、庄两组分别是舌叶部位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在没有合适符号的情况下,暂沿用高本汉所用符号。⑥依据《切韵指掌图》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区分独韵和开合韵,并据此论证高本汉两类合口介音的构拟不合理,认为开合韵里有合口介音[u],独韵没有[u]介音,但可能有[u]或其他圆唇主元音。⑦用主元音的不同区别重韵,用介音的不同区别重纽,认为重纽三等(寅类B)有[j]介音。⑧诸摄主元音的构拟,特别是重新构拟了遇、流两摄的主元音。⑨根据越南汉字音、龙州壮语汉语借词读音、广西瑶歌以及吴、闽、粤方言的声调系统,论证了《切韵》的四声实为三个调,入声与去声调形、调值应当相同,只有长短之别。
书后有四个附录,《圆明字轮译文表》和《根本字译文表》,用以说明梵汉对音的情形;《皇极经世十声十二音解》,根据北宋邵雍的《声音倡和图》讨论了十一世纪语音相对于《切韵》时代的变化;《转与摄的关系》讨论了宋元主要韵图分摄的异同,以及韵图中“内外转”的含义,认为有独立二等韵(包括二三等同韵)的各摄为外转,没有独立二等韵的各摄为内转。
李荣构拟的《切韵》声、韵母系统如表1和表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依据原书第128页、第150~151页。原书采用的符号与国际音标不同或原书附注有特殊讨论的另行说明。声母表里的送气符号,原书用“’”,现全部改用“‘”。韵母表内将开合韵构拟合并在一格,用“/”分开,并补全“三等寅B类”韵母及入声韵母的构拟形式。共计36个声母、162个韵母。):
帮组 | 帮p | 滂p‘ | 並b | 明m | ||||
端组 | 端t | 透t‘ | 定d | 泥n | 来l | |||
知组 | 知t̂ | 彻t̂‘ | 澄d̂ | |||||
精组 | 精ts | 清ts‘ | 从dz | 心s | 邪z | |||
庄组 | 庄tṣ | 初tṣ‘ | 崇dẓ | 生ṣ | 俟ẓ | |||
章组 | 章tś | 昌tś‘ | 船dź | 书ś | 常ź | |||
日组 | 日ń | |||||||
见组 | 见k | 溪k‘ | 群g | 疑ŋ | 晓x | 匣ɣ | 影ʔ | 喻○ |
摄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
子类 | 丑类 | 寅类A | 寅类B | ||||
开/合 韵 | |||||||
止 | 微iəi | 之iə | 支ie/iue 脂i/ui | 支je/jue 脂ji/jui | |||
蟹 | 泰âi/uâi 咍ɐ̂i/灰uɐ̂i | 夬ai/uai 佳ä/uä 皆äi/uäi | 废iɐi/iuɐi | 海iɐ̂i 齐iei | 祭iäi/iuäi | 祭jäi/juäi | 齐ei/uei |
臻 | 痕ən/魂uən | 殷iən/文iuən | 真iӗn/iuӗn 臻iӗn | 真jӗn/juӗn | |||
没ət/ uət | 迄iət/物iuət | 质iӗt/iuӗt 栉iӗt | 质jӗt/juӗt | ||||
山 | 寒ân/uân | 删an/uan 山än/uän | 元iɐn/iuɐn | 仙iän/iuän | 仙jän/juän | 先en/uen | |
末ât/uât | 鎋at/uat 黠ät/uät | 月iɐt/iuɐt | 薛iät/iuät | 薛jät/juät | 屑et/uet | ||
果 | 歌â/uâ | 歌iâ/iuâ | |||||
假 | 麻a/ua | 麻ia | |||||
宕 | 唐âŋ/uâŋ | 阳iaŋ/iuaŋ | |||||
铎âk/uâk | 药iak/iuak | ||||||
曾 | 登əŋ/uəŋ | 蒸iəŋ | |||||
德ək/uək | 职iək/iuək | ||||||
梗 | 庚ɐŋ/uɐŋ 耕äŋ/uäŋ | 庚iɐŋ/iuɐŋ | 清iäŋ/iuäŋ | 青eŋ/ueŋ | |||
陌ɐk/uɐk 麦äk/uäk | 陌iɐk/iuɐk | 昔iäk/iuäk | 锡ek/uek | ||||
独 韵 | |||||||
通 | 东uŋ 冬oŋ | 东iuŋ 钟ioŋ | |||||
屋uk 沃ok | 屋iuk 烛iok | ||||||
江 | 江ȧŋ | ||||||
觉ȧk | |||||||
遇 | 模o | 虞iu 鱼iȧ | |||||
效 | 豪âu | 肴au | 宵iäu | 宵jäu | 萧eu | ||
流 | 侯u | 尤iu 幽iӗu | |||||
深 | 侵iəm | 侵jəm | |||||
缉iəp | 缉jəp | ||||||
咸 | 谈âm 覃ɐ̂m | 衔am 咸ɐm | 严iɐm 凡iuɐm | 盐iäm | 盐jäm | 添em | |
盍âp 合ɐ̂p | 狎ap 洽ɐp | 业iɐp 乏iuɐp | 叶iäp | 叶jäp | 怗ep |
知组声母沿用高本汉所用符号t̂、t̂‘、d̂,但李荣认为是舌叶部位的塞音。
庄组声母也沿用高本汉所用符号,李荣同样认为是舌叶塞擦音和擦音,即:tṣ=[tʃ],tṣ‘=[tʃ‘],dẓ=[dʒ],ṣ=[ʃ],ẓ=[ʒ]
tś=[tɕ],tś‘=[tɕ‘],dź=[dʑ],ś=[ɕ],ź=[ʑ]
ń=[ȵ]
â=[ɑ]
ä=[ɛ]
ɐ̂=[ᴀ]
ӗ=作主元音的短[e]
ȧ=[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