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音系》

    《切韵音系》 :

中国科学院印行的《切韵音系》封面

该书是第一部根据新发现的全本《切韵》(即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研究切韵音系的学术著作,在汉语中古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稿撰写于抗战结束之初。当时李荣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院,并将其中三分之一内容以《切韵音系中的几个问题》为题提交答辩,导师为罗常培、唐兰、袁家骅。后经两次改写,于1952年5月作为“语言学专刊”第四种由中国科学院印行。又经过部分修改,于1956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新一版”。目前通行的主要是后一个版本。此外,中国台湾鼎文书局曾于1973年将此书影印,收录于《国学名著珍本汇刊·语言文字学汇刊》。

全书分为绪论和九章。绪论部分是全书内容的总括,说明各章节的写作意图和内在关系。第一章为“单字音表”。主要目的在于“一,表现切韵音系的架子;二,安排每个小韵的音韵位置;三,说明反切上下字的作用”。本章初稿所用对象原为《广韵》,后改用故宫博物院藏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重写。共整理得到小韵3617个。合并计算音韵地位重复的7对小韵,可以得到《切韵》共计3610个音节。第二章根据声韵配合关系,将《切韵》的韵母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子类、三等丑类、三等寅类和四等共六个大类。本章也是前后两版改动最大的部分。作者将原本附在第三章第五节后面的“韵母分类与等”扩充为本章第二、四两节。还将第一版三、四等韵甲、乙、丙等名称改为子、丑、寅类,这是为了避免普通话中“一”和“乙”同音造成的混淆。其中三乙类改称子类,三甲类根据出现声母的不同再分为丑、寅两类,四丙类改称四等。作者又补写了第一节,介绍从《切韵》到《广韵》分韵的变化。第三、四两章分析《切韵》的反切。作者特别揭示了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等第与开合的关系,以及唇音字在开合两类韵中作反切下字的情形、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等第与开合不同的情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根据两个小韵的系联结果分出了“俟”母,以及提出“唇音字无所谓开合,同时又可开可合”的论断。后五章为《切韵》声、韵、调系统的构拟。作者以高本汉的中古音系统为基础,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认为高本汉构拟的唇牙喉音及来母里的“j化”声母不成立。②认为《切韵》音系中只有三等韵有[i]介音;四等没有介音,主元音是[e]。③不赞同高本汉把中古全浊声母构拟为送气音,认为应为不送气音。④认为日母是舌面鼻音[ń](即[ȵ]),娘母没有地位。⑤认为知、庄两组分别是舌叶部位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在没有合适符号的情况下,暂沿用高本汉所用符号。⑥依据《切韵指掌图》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区分独韵和开合韵,并据此论证高本汉两类合口介音的构拟不合理,认为开合韵里有合口介音[u],独韵没有[u]介音,但可能有[u]或其他圆唇主元音。⑦用主元音的不同区别重韵,用介音的不同区别重纽,认为重纽三等(寅类B)有[j]介音。⑧诸摄主元音的构拟,特别是重新构拟了遇、流两摄的主元音。⑨根据越南汉字音、龙州壮语汉语借词读音、广西瑶歌以及吴、闽、粤方言的声调系统,论证了《切韵》的四声实为三个调,入声与去声调形、调值应当相同,只有长短之别。

书后有四个附录,《圆明字轮译文表》和《根本字译文表》,用以说明梵汉对音的情形;《皇极经世十声十二音解》,根据北宋邵雍的《声音倡和图》讨论了十一世纪语音相对于《切韵》时代的变化;《转与摄的关系》讨论了宋元主要韵图分摄的异同,以及韵图中“内外转”的含义,认为有独立二等韵(包括二三等同韵)的各摄为外转,没有独立二等韵的各摄为内转。

李荣构拟的《切韵》声、韵母系统如表1和表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依据原书第128页、第150~151页。原书采用的符号与国际音标不同或原书附注有特殊讨论的另行说明。声母表里的送气符号,原书用“’”,现全部改用“‘”。韵母表内将开合韵构拟合并在一格,用“/”分开,并补全“三等寅B类”韵母及入声韵母的构拟形式。共计36个声母、162个韵母。):

表1 声母表

帮组

帮p

滂p‘

並b

明m





端组

端t

透t‘

定d

泥n




来l

知组

知t̂

彻t̂‘

澄d̂






精组

精ts

清ts‘

从dz


心s

邪z



庄组

庄tṣ

初tṣ‘

崇dẓ


生ṣ

俟ẓ



章组

章tś

昌tś‘

船dź


书ś

常ź



日组




日ń





见组

见k

溪k‘

群g

疑ŋ

晓x

匣ɣ

影ʔ

喻○



表2 韵母表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子类

丑类

寅类A

寅类B


开/合 韵



微iəi

之iə

支ie/iue

脂i/ui

支je/jue

脂ji/jui


泰âi/uâi

咍ɐ̂i/灰uɐ̂i

夬ai/uai

佳ä/uä

皆äi/uäi

废iɐi/iuɐi

海iɐ̂i

齐iei

祭iäi/iuäi

祭jäi/juäi

齐ei/uei

痕ən/魂uən


殷iən/文iuən


真iӗn/iuӗn

臻iӗn

真jӗn/juӗn


没ət/ uət


迄iət/物iuət


质iӗt/iuӗt

栉iӗt

质jӗt/juӗt


寒ân/uân

删an/uan

山än/uän

元iɐn/iuɐn


仙iän/iuän

仙jän/juän

先en/uen

末ât/uât

鎋at/uat

黠ät/uät

月iɐt/iuɐt


薛iät/iuät

薛jät/juät

屑et/uet

歌â/uâ



歌iâ/iuâ





麻a/ua


麻ia




唐âŋ/uâŋ



阳iaŋ/iuaŋ




铎âk/uâk



药iak/iuak




登əŋ/uəŋ



蒸iəŋ




德ək/uək



职iək/iuək





庚ɐŋ/uɐŋ

耕äŋ/uäŋ

庚iɐŋ/iuɐŋ

清iäŋ/iuäŋ



青eŋ/ueŋ


陌ɐk/uɐk

麦äk/uäk

陌iɐk/iuɐk

昔iäk/iuäk



锡ek/uek


独 韵

东uŋ

冬oŋ



东iuŋ

钟ioŋ




屋uk

沃ok



屋iuk

烛iok





江ȧŋ







觉ȧk






模o



虞iu

鱼iȧ




豪âu

肴au



宵iäu

宵jäu

萧eu

侯u



尤iu

幽iӗu








侵iəm

侵jəm






缉iəp

缉jəp


谈âm

覃ɐ̂m

衔am

咸ɐm

严iɐm

凡iuɐm


盐iäm

盐jäm

添em

盍âp

合ɐ̂p

狎ap

洽ɐp

业iɐp

乏iuɐp


叶iäp

叶jäp

怗ep


知组声母沿用高本汉所用符号t̂、t̂‘、d̂,但李荣认为是舌叶部位的塞音。

庄组声母也沿用高本汉所用符号,李荣同样认为是舌叶塞擦音和擦音,即:tṣ=[tʃ],tṣ‘=[tʃ‘],dẓ=[dʒ],ṣ=[ʃ],ẓ=[ʒ]

tś=[tɕ],tś‘=[tɕ‘],dź=[dʑ],ś=[ɕ],ź=[ʑ]

ń=[ȵ]

â=[ɑ]

ä=[ɛ]

ɐ̂=[ᴀ]

ӗ=作主元音的短[e]

ȧ=[ɔ]

为您推荐

双语词典学学术会议出版物

双语词典学学术会议出版物 : 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成立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每届会议大约收到60~150篇学术论文,经专家评审后,部分论文结集出版。前7次会议均..

杜登,K.A.F.

杜登,K.A.F. : 出生于德国莱茵地区,1846年在韦塞尔高中毕业后,在波恩学习历史、日耳曼语学和古典文献学。一度中断学业离开德国,1859年回到德国担任一所文科中学教师,后升任校长。当时的德国经过16世纪上..

语言变式

语言变式 : 这一概念最早由W.拉波夫建立起来,主要用于语言变异研究。语言变式可以是词汇的,也可以是语法的,但目前研究最多的则是语音的。例如,在纽约英语中,thing(事物)和three(三)等词中的th可以说成不同的3..

状态图

描写词典

描写词典 : 描写词典的产生是语言学研究由规定主义向描写主义转向的结果。早期的词典编者都把自己看作语言权威,认为自己有权利对语言用法进行评判,指定规则并加以规范。但始于20世纪初布龙菲尔德的描..

段玉裁

段玉裁 :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乡试,入都会试,屡不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后又为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知县,历十年,称疾告归乡里。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
段玉裁在京时师事戴..

塞音尾

塞音尾 : 如厦门话“嘀嗒”[tiʔ tap]中的-ʔ、-p,广州话“白雪”[pak syt]中的-k、-t。传统音韵学把带塞音尾的韵称为“入声韵”,与带鼻音尾的“阳声韵”和不带辅音尾的“阴声韵”相对。现代汉语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