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凤(1685一1755)字凡民,号补萝、帆冥、凡翁,谦斋等。江苏江阴人。少时即喜篆籀,遇石无佳恶辄刻之。顾所生之穷巷无秦汉金石遗文可考镜,私心爲恨。及长而游于四方,尝四至京师,一抵酒泉,所至辄必搜访古今名迹,拥载而南归,摹秦汉印逾千方之多。三十岁时,得王虚舟之资助,有《谦斋印谱》行世,当代名公多爲之序跋题咏。未入仕途之前,寓居扬州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以诗文书画篆刻见重于时,名披大江南北。平生与郑爕、金农、高凤冈、李方膺、袁子才友善,一生爲名彦硕儒刻印“布满一世”,尤爲书画家喜爱。《广陵诗事》云:“郑爕之印,皆出沈凡民、高凤翰之手。”高凤翰长沈两岁,而列于沈名之后,可见其时声籍之况。
沈凤曾受业于王澍,因其淹通博鑒,甚得王澍喜爱和推重。乾隆三年(1738)举检选入仕途,时已五十四岁。先后曾爲盱眙、旌德、宣城等七县令,有政绩,民怀之。乾隆二十年卒于故里,终年七十一岁。生前尝自评:“篆刻第一、画次之、字又次之。”暮年不肯刻印、作画,以书酬友。
沈凤之篆刻,涉历时间长达五、六十年之久,加之耽心潜研深究,印路宽博,面貌丰富,显示了较爲深厚的内涵,爲四凤派主将印人之一。“纸窗竹屋灯火靑莹”、“理鉏书屋”、“谦斋”、“沈凤私印”爲其代表作之一。
“纸窗竹屋灯火靑莹”係沈凤早年作品。此印沈曾刻过四次,一赠王澍之师彭南昌,一赠新建好友裘鲁靑,一赠沈凤之师王澍,一爲自留印。边款爲王澍书,沈凤勒石,峻峭挺拔,颇得欧体之风神。依此可见,此印乃沈凤早年得意之作。此印虽有前人刻过,但至沈凤手中意境却大不相同。此印章法上保持了东皋派疏空通灵之特色,分朱布白井然有序,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颇能体现出“纸窗竹屋静坐”、“灯火靑莹读书”之以静寓动的境界。在边栏上,右界“纸窗竹”逼破绽隙,彷彿有光照人而入,左界“火靑莹”宽绰如墙屏蔽,宛若面壁人静浸于诗书之中,更加强了这一审美意境的效果,可谓构思精美。也许这是作者一刻再刻的缘故。此印在刀法上也很有独到之处,生涩、顿挫中见凝动,不板不滞,有如注如流屋漏痕之感。若和“理鉏书屋”对照看,便可知其已掺入程邃行刀之法,亦可谓自见风格了。
“凡民鑒定”和“纸窗竹屋灯火靑荧”风格不同,如果前者颇带东皋派之特色的话,而后者则是在汉铸印的基础上师法程穆倩的结果。此印结体茂密,笔势舜息幻化,边栏之破留,字划之损、拼,具见理、见情、见法,寓理、寓情、寓法。行刀朴茂苍雄,泼辣老榦,脱尽纤弱娟媚之气,得程穆倩之堂奥。此印在乾隆年间,可谓爲学有渊源又能高标自树,是不可多见的上乘之作,即是今日,也不失借鑒意义。
“谦斋”爲古玺,乃师法秦玺之佳作。此印用字凖确,在行笔上,寓刚于柔,柔而不怯,内含筋骨,抒以己意。“斋”字下三竪之破笔处及边栏右界之微破处,意在舒气,前者起伏有致,后者似不经意而爲,俱入佳境。古玺之盛行于晚淸咸同玉西泉(1833—1918)之后,而沈凤能先于西泉一百多年达此境界,殊爲难能可贵。“沈凤私印”係鸟虫篆,当代颇爲流行,但纤弱炫技者见多,沈作却以浑厚见长,亦是发人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