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楚辞》类文献

    上博简《楚辞》类文献 :

1994年5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回一批战国竹简,专家断定是楚国迁郢以前贵族墓中的随葬物,先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完、残简约1200支,约达35000字。其中有五篇《楚辞》类作品,专家认为皆早于屈原时代,不见今本《楚辞》和其他传世文献,由曹锦炎整理释读。

一篇是《凡物流行》,有甲、乙两本,字体出于两个抄手,都有不同程度的残损,两本可以互校互补。收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7册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8年12月出版。原有篇题,在甲本第三简简背。简文共9章,每章几乎都由若干问句组成。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内容、结构、题材都与屈原的《天问》相似。另外四篇分别是《李颂》《兰赋》《有皇将起》和《鶹鷅》,收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8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1年8月出版。《李颂》通过对桐树的歌颂,赞美了卓尔不群的君子品质,与屈原的《橘颂》相似;《兰赋》通过对兰的赞美,歌颂了能够经得起困难考验而坚贞不屈的品性;《鶹鷅》批评了“欲衣而恶枲”“不织而欲衣”的人;《有皇将起》围绕“惟余教保子含兮”的主题,应该与教育有关。这五篇作品展现了屈原之前《楚辞》类作品的原貌,对研究楚辞的形成发展很有帮助,对研究先秦文学史、先秦学术史、思想史都很有价值。

为您推荐

语体文

语体文 : 主要记录古人生存经验、为人处世或为政治国等方面的嘉言善语。先秦文献中,称引“语”的现象很多。《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孟子·万章上》:“语云:‘盛德之..

寄托

寄托 : 周济是清代提出有系统词论的第一人,其词学内涵的核心是寄托理论。周济的论词主张集中体现于《词辨序》《介存斋论词杂著》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词辨》是周济于嘉庆十七年(1812)仿张..

上博简《逸诗》

上博简《逸诗》 : 上博简《逸诗》残简共2篇,都无篇题。整理者马承源以其中比较完整的诗章的首句作篇题,为《交交鸣鹥》;另一篇诗章残缺较多,据诗意内容拟定篇题为《多薪》。这两首诗都不见于今本《诗经》..

黄溍

宋褧

宋褧 : 大都(今北京)人。为宋桢之子,宋本之弟。宋桢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为归州兴山县(今属湖北)主簿,宋褧出生于此。他年少时家境贫寒而刻苦向学,延祐六年(1319),宋本兄弟随家北还大都,得到元明善、张养浩..

卢琦

卢琦 : 福建惠安人。至正二年(1342)进士。初授台州路录事,升延平知事。至正十二年,调任永春县尹。赈饥止暴,均赋兴文,讼息民安。至正十六年,改调宁德尹,檄为参谋军事,擢福建行省照磨盐课司提举。至正二十二年,..

李齐贤

李齐贤 : 朝鲜半岛高丽庆州人。远祖为三韩功臣,李齐贤“自幼嶷然如成人,既知为文,已有作者气”。高丽忠宣王王璋留居大都期间,延祐二年(1315),召李齐贤随侍。当时,“姚燧、阎复、元明善、赵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