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鶹鷅》 :
现存2支残简,共仅存45字(其中含重文1字),整理者曹锦炎从文意推测全篇文字不会太长。不见今本《楚辞》及其他传世文献,作者是战国楚人,比屈原、宋玉早许多年。原无篇题,整理者据简文内容,名之为《鶹鷅》。收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8册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1年8月出版。
此篇写的是一种叫“鶹鷅”的鸟,《尔雅·释鸟》说:“鸟少美长丑为鶹鷅。”这种鸟幼小时漂亮,长大却变丑了。“鶹鷅”又作“鶹离”“流离”“留离”等。《诗经·邶风·旄丘》说:“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孔颖达《疏》引陆机的话说:“流离,枭也。自关之西谓枭为流离。其子适长大,还食其母。故张奂云‘鶹鷅食母’,许慎云‘枭不孝鸟’是也。”鶹鷅在古人心目中是名声不好的鸟。而本简文说“子遗余鶹鷅含兮,鶹鷅之止含兮。欲衣而恶枲含兮,鶹鷅之羽含兮”,还说其“不织而欲衣含兮”,由于简文残损,意思并不清晰完整,但可以看出大致是批评的意思,说它“欲衣而恶枲”“不织而欲衣”,似乎责其不劳而获。本篇对鶹鷅的评价与后来人们的评价基本一致。
此篇是早于屈原时代的《楚辞》类作品,五言、四言交错使用,尚未演变为典型的楚辞句式。特别是句尾都带有双音节语气词“含兮”,除了同时出土的《有皇将起》篇,不见于其他文献,对研究楚辞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很有帮助。